神山避暑晚行田間用陶淵明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爲韻

靜念少日事,躁中劇揠苗。 欲令千載淳,反之在一朝。 斥鴳不自量,上欲摶扶搖。 世態任盲俗,林譏愧清謠。 傲骨日已長,及辰事逍遙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躁中劇揠苗:比喻急於求成,反而壞事。揠苗,拔苗助長。
  • 反之在一朝:意指希望短時間內改變長久以來的習慣或狀態。
  • 斥鴳不自量:斥鴳,小鳥名,這裏比喻自不量力。
  • 上欲摶扶搖:摶扶搖,指乘風而上,比喻志向高遠。
  • 林譏愧清謠:林譏,指被林中的鳥兒嘲笑;愧清謠,因自己的行爲與清高的歌謠不符而感到羞愧。
  • 傲骨日已長:傲骨,指不屈不撓的性格;日已長,指這種性格越來越明顯。

翻譯

靜下心來回憶年輕時的事情,我曾急躁地試圖拔苗助長,結果適得其反。我渴望在短時間內改變千年的風俗,但這是不可能的。我像那不自量力的小鳥,渴望乘風而上,卻不知自己的侷限。任由世間的盲目風俗嘲笑我,我爲自己的行爲與清高的理想不符而感到羞愧。我的傲骨日益顯露,現在我只想在適當的時候自由自在地生活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反思過去的急躁行爲,表達了作者對於改變社會風俗的渴望與無奈,以及對於個人理想與現實衝突的深刻認識。詩中運用了揠苗助長、斥鴳不自量等比喻,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作者的心路歷程。最後,作者表達了對於自由生活的嚮往,體現了其不屈不撓的性格和對理想的堅持。

許有壬

元湯陰人,字可用。許熙載子。善筆札,工辭章。仁宗延祐二年進士,授同知遼州事,禁胥隸擾民。冤獄雖有成案,皆爲平反。至治間,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。順帝元統間,爲中書參知政事。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,廷爭甚苦而不能奪,遂稱病不出。帝強起之,拜侍御史。廷議欲行劓刑,禁漢人、南人學蒙古、畏兀兒文字,皆爭止之。順帝至元間,以忌者太多,辭官。後仍爲參知政事,不久,稱病歸。至正十五年,遷集賢大學士,改樞密副使,拜中書左丞。十七年,以老病致仕。有《至正集》、《圭塘小稿》。 ► 44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