賓州

過嶺冬猶熱,緣山夜未寧。 樹殘兵後赭,草發燒餘青。 西寇迷仙霧,南人候使星。 民居日稀少,惟見短長亭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緣山:沿著山脈。
  • (zhě):紅褐色,這裡指樹木被燒後的顔色。
  • 西寇:西方的敵人或盜匪。
  • 迷仙霧:比喻敵人行蹤詭秘,難以捉摸。
  • 南人:指南方的居民。
  • 候使星:等待使者的到來,使星指使者的星象,古代認爲使者的到來會帶來好消息。
  • 短長亭:古代設在路旁的亭子,供行人休息,也用來標志裡程,短亭和長亭分別代表不同的距離。

繙譯

繙越山嶺時,即使到了鼕天仍然感到炎熱,沿著山脈的夜晚卻無法安甯。 樹木在戰火後衹賸下紅褐色的殘骸,草地在被燒燬後重新長出青翠的新芽。 西方的盜匪如同迷霧中的仙人,難以捉摸,而南方的居民則在等待使者的星象,期盼好消息。 居民日漸稀少,衹能看到路旁的短亭和長亭,它們孤獨地標志著前行的路程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後山區的荒涼景象,通過對比鼕日的熱與夜晚的不甯,以及樹木與草地的變化,生動地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自然的頑強生命力。詩中“西寇迷仙霧”一句,巧妙地運用比喻,形容敵人的神秘與難以捉摸。結尾的“短長亭”則象征著旅途的孤寂與居民的稀少,反映了戰亂給人民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深刻反思和對和平的深切曏往。

傅若金

元臨江新喻人,初字汝礪,後改字與礪。少孤貧,刻勵於學。工詩文。年甫三十,遊京師,虞集、揭傒斯見其詩,皆大稱賞之;公卿大夫,皆知其名。後以廣州路教授卒。有《傅與礪詩文集》。 ► 30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