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詩十四首其一

· 張昱
工部行在官,飢寒莫與比。 奔走盜賊中,朝夕命如寄。 一飯不忘君,危言以鳴世。 親蒙萬乘知,不救妻子累。 文章天地間,風雅可無愧。 賦者謾接跡,此作竟誰繼?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工部:古代官署名,掌管工程、工匠、水利、交通等事務。
  • 行在:指皇帝臨時駐留的地方。
  • 莫與比:無法相比。
  • 奔走:四處奔波。
  • 命如寄:生命如同寄存之物,形容處境危險。
  • 一飯不忘君:即使吃一頓飯也不忘記君主。
  • 危言:直言不諱。
  • 鳴世:在世間發聲,指發表言論。
  • 親蒙:親自受到。
  • 萬乘:指皇帝,古代以萬乘之國比喻皇帝。
  • 妻子累:家庭的負擔。
  • 風雅:指文學藝術的高雅。
  • 賦者:指寫賦的人。
  • 謾接跡:輕率地追隨前人的足跡。

翻譯

工部官員在皇帝臨時駐留的地方任職,他們的飢寒無人能比。在盜賊橫行的環境中四處奔波,生命如同寄存之物,隨時有危險。即使吃一頓飯也不忘記君主,直言不諱地發表言論以在世間發聲。親自受到皇帝的知遇,卻無法救助自己家庭的負擔。他們的文章在天地間流傳,文學藝術的高雅無愧於風雅之名。寫賦的人輕率地追隨前人的足跡,但這些作品究竟誰能繼承下去呢?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工部官員在艱難環境中的忠誠與擔當,以及他們在文學藝術上的卓越成就。詩中,「一飯不忘君」和「危言以鳴世」體現了官員們對君主的忠誠和對社會的責任感,而「親蒙萬乘知,不救妻子累」則反映了他們個人命運的無奈。最後兩句對文學傳承的思考,表達了對後繼無人的憂慮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既是對工部官員的讚頌,也是對時代變遷的深刻反思。

張昱

元明間廬陵人,字光弼,號一笑居士,又號可閒老人。歷官江浙行省左、右司員外郎,行樞密院判官。晚居西湖壽安坊,屋破無力修理。明太祖徵至京,厚賜遣還。卒年八十三。有《廬陵集》。 ► 103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