瘠馬圖

念汝出塞下,四蹄疾如飛。 半夜馳臨關,氣奪戎王圍。 被鐵踏河冰,幾度向武威。 將軍事百戰,騰力不顧肥。 祇今飲渭流,齒老不任鞿。 坡寒暮風酸,磧瘠春草微。 百感畫者意,要見駿骨稀。 但看古英賢,工苦常寒飢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瘠馬:瘦弱的馬。
  • 塞下:邊塞之下,指邊疆地區。
  • 戎王:古代對西北邊疆民族首領的稱呼。
  • 被鐵:指馬裝備有鐵製的馬具。
  • 武威:地名,位於今甘肅省。
  • 騰力:跳躍的力量。
  • 不任鞿:不能承受束縛,指馬已經老邁,不能承受重負。
  • 渭流:渭河,流經陝西的一條河流。
  • 磧瘠:沙石地,貧瘠的土地。
  • 百感:多種感受。
  • 畫者意:畫家的意圖。
  • 駿骨:駿馬的骨骼,比喻英俊的人才。
  • 英賢:英俊賢能的人。
  • 工苦:勤勞辛苦。
  • 寒飢:寒冷和飢餓。

翻譯

想起你這匹瘦弱的馬,曾在邊塞之下,四蹄如飛般疾馳。 半夜時分,你奔馳至邊關,氣勢足以奪取戎王的圍困。 裝備着鐵製的馬具,踏過冰封的河流,多次奔向武威。 將軍歷經百戰,你騰躍的力量不曾顧及自身的肥壯。 如今你只能在渭河邊飲水,牙齒已老,無法承受束縛。 坡地寒冷,夜晚風聲悽酸,沙石地上春天草木稀疏。 畫家的意圖是表達百感交集,想要見到稀有的駿馬。 只需看看古代的英俊賢能之人,他們常常勤勞辛苦,忍受寒冷和飢餓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匹曾經英勇馳騁、如今卻老邁瘦弱的戰馬,反映了邊疆戰士的艱辛與犧牲。詩中「瘠馬」形象生動,象徵着忠誠與奉獻,同時也隱喻了那些在邊疆默默付出的將士。通過對馬的描寫,詩人表達了對邊疆戰士的敬意和對他們命運的同情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是一首優秀的邊塞詩。

揭祐民

元廣昌人,寓盱水上,號盱裏子,晚號希韋子。性伉直。泰定帝時爲邵武經歷,有能聲。好遊。嘗北至燕趙,東抵遼。遇故都遺蹟,必徘徊悲歌而去。有《盱裏子集》。 ► 4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