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臨平石鼓:指位於浙江臨平的石鼓,傳說中的古物。
- 蜀桐:指蜀地産的桐木,常用於制作樂器。
- 魚作形:形容蜀桐木雕成的魚形,用於敲擊石鼓以發出聲音。
- 陳倉石鼓:指位於陝西陳倉的石鼓,上麪刻有文字。
- 三吳:古代指吳、越、楚三國,這裡泛指江南地區。
- 乾櫓:古代的兵器,這裡指戰爭。
繙譯
臨平的石鼓不會自行發出聲音,必須等到蜀地産的桐木雕成魚形來敲擊它。陳倉的石鼓雖然刻有文字,卻衹有鼓的形狀而沒有鼓的聲音。 夏蓋山的石頭有時會自行發出聲音,一旦這石頭鳴響,就預示著三吳地區將有戰事。唉,三吳地區已經十年飽受戰爭之苦。 如果不是因爲夏蓋山的石鼓鳴響。
賞析
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臨平石鼓和陳倉石鼓的不同特性,以及夏蓋山石鼓的特殊預兆,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的渴望。詩中“臨平石鼓不自鳴,直待蜀桐魚作形”和“陳倉石鼓載文字,徒有鼓形無鼓聲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,突出了夏蓋山石鼓的神秘和重要性。最後一句“不緣夏蓋鳴石鼓”則帶有諷刺意味,暗示即使沒有石鼓的預兆,戰爭的苦難也已足夠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反映了元代社會動蕩和人民疾苦的現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