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柳青謠

楊柳青青河水黃,河流兩岸葦籬長。 河東女嫁河西郎,河西燒燭河東光。 日日相迎葦檐下,朝朝相送葦籬傍。 河邊病叟長回首,送兒北去還南走。 昨日臨清賣葦回,今日販魚桃花口。 連年水旱更無蠶,丁力夫徭百不堪。 惟有河邊守墳墓,數株高樹曉相參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揭傒斯:元代詩人,字曼碩,號貞文,江西豐城人。
  • 楊柳青青:形容楊柳枝葉茂盛,顏色青翠。
  • 河水黃:指黃河水色渾黃。
  • 葦籬:用蘆葦編織的籬笆。
  • 燒燭:點燃蠟燭。
  • 葦檐:蘆葦屋頂的邊緣。
  • 朝朝:每天早晨。
  • 病叟:生病的老人。
  • 臨清:地名,今山東省臨清市。
  • 賣葦:出售蘆葦。
  • 桃花口:地名,具體位置不詳,可能是指一個以桃花命名的河口或渡口。
  • 丁力夫徭:指勞役和賦稅。
  • 百不堪:形容極其困苦,無法承受。
  • 守墳墓:守護祖先的墳墓。
  • 高樹:高大的樹木。
  • 曉相參:早晨相互映襯。

翻譯

楊柳枝葉茂盛,河水渾黃,河流兩岸長滿了蘆葦籬笆。河東的女子嫁給了河西的男子,河西點燃的蠟燭照亮了河東。每天都在蘆葦檐下相迎,每天早晨在蘆葦籬笆旁相送。河邊生病的老人頻頻回首,送兒子北去又南返。昨天從臨清賣蘆葦回來,今天又去桃花口販魚。連年水災旱災,更沒有養蠶,勞役和賦稅讓人無法承受。只有河邊的守墓人,幾株高大的樹木在清晨相互映襯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黃河兩岸的田園風光和百姓生活。詩中通過「楊柳青青」、「河水黃」等自然景象,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田園畫卷。同時,通過「河東女嫁河西郎」、「河邊病叟長回首」等生活細節,展現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。詩的結尾,通過「連年水旱更無蠶,丁力夫徭百不堪」反映了百姓的艱辛生活,而「惟有河邊守墳墓,數株高樹曉相參」則透露出一種對傳統和自然的堅守與尊重。整體上,詩歌語言質樸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百姓疾苦的同情。

揭傒斯

揭傒斯

元龍興富州(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)江右人,字曼碩,號貞文。元朝著名文學家、書法家、史學家。家貧力學,貫通百氏,有文名。仁宗延祐初,程鉅夫、盧摯薦於朝,由布衣特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。凡三入翰林。文宗時開奎章閣,首擢授經郎,以教勛戚大臣子孫,帝恆以字呼之而不名。與修《經世大典》。順帝元統初,遷翰林待制,昇集賢學士。及開經筵,昇侍講學士,同知經筵事。詔修遼、金、元三史,爲總裁官。畱宿史館,朝夕不敢休,因得寒疾而卒。謚文安,著有《揭文安公集》。傒斯平生清儉,文章嚴整簡當,詩尤清婉麗密,善楷書、行、草。朝廷典册,多出其手。與虞集、楊載、范梈同爲“元詩四大家”之一,又與虞集、柳貫、黃溍幷稱“儒林四傑”。 ► 21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