鷓鴣天 · 次韻李沁州寄酒

滴困檀槽碎玉聲。青州合換沁州名。高風未論陶元亮,豪氣應吞阮步兵。 明老眼,慰浮生。人間勢利一毫輕。羈愁如海都消盡,細和清歌帶月傾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滴困:指酒滴聲,形容酒滴落下的聲音。
  • 檀槽:古代一種用檀木製成的樂器,這裏指酒杯。
  • 碎玉聲:形容酒滴落下的聲音清脆悅耳。
  • 青州:古代地名,今山東省境內,以產美酒聞名。
  • 沁州:古代地名,今山西省境內,也以產美酒著稱。
  • 陶元亮:即陶淵明,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。
  • 阮步兵:即阮籍,三國時期魏國的文學家、思想家,曾任步兵校尉。
  • 羈愁:旅途中的憂愁。

翻譯

酒滴落在檀木酒杯中,發出如碎玉般清脆的聲音。青州的美酒應當換作沁州的名號。高潔的風範尚未論及陶淵明,豪邁的氣概卻應與阮籍相比。

明亮了老眼,慰藉了浮生。人間的勢利在我眼中輕如鴻毛。旅途中的憂愁如同大海般消散殆盡,我細細和着清歌,帶着月光傾瀉而出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酒聲、地名和歷史人物的對比,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、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懷。詩中「滴困檀槽碎玉聲」以細膩的聽覺描寫開篇,引出對美酒的讚美。後文通過對「陶元亮」和「阮步兵」的提及,展現了詩人對高潔與豪邁的嚮往。結尾處「羈愁如海都消盡,細和清歌帶月傾」則抒發了詩人超脫塵世、享受自然與藝術之美的豁達心境。

許有壬

元湯陰人,字可用。許熙載子。善筆札,工辭章。仁宗延祐二年進士,授同知遼州事,禁胥隸擾民。冤獄雖有成案,皆爲平反。至治間,爲江南行臺監察御史。順帝元統間,爲中書參知政事。徹裏帖木兒奏罷進士科,廷爭甚苦而不能奪,遂稱病不出。帝強起之,拜侍御史。廷議欲行劓刑,禁漢人、南人學蒙古、畏兀兒文字,皆爭止之。順帝至元間,以忌者太多,辭官。後仍爲參知政事,不久,稱病歸。至正十五年,遷集賢大學士,改樞密副使,拜中書左丞。十七年,以老病致仕。有《至正集》、《圭塘小稿》。 ► 445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