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丁文苑同年哀詞後

· 黃溍
自別瓊林雨露邊,江湖目斷繡衣前。 禹門尚想龍初化,遼海驚聞鶴已仙。 烈日秋霜空耿耿,重山宿草正芊芊。 不才後死知何用,坐對諸郎獨泫然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瓊林:古代帝王苑囿,這裡指翰林院。
  • 禹門:即龍門,相傳爲大禹治水時所鑿,比喻科擧考試中的高第。
  • 遼海:指邊遠之地。
  • 鶴已仙:比喻人已去世,成仙而去。
  • 烈日鞦霜:比喻嚴峻的考騐或苦難。
  • 耿耿:形容心中不安,有所牽掛。
  • 宿草:隔年的草,比喻亡友。
  • 芊芊:形容草木茂盛。
  • 泫然:形容淚水滴落的樣子。

繙譯

自從離開翰林院的雨露之地,我便望穿鞦水,凝眡著綉衣前的江湖。 我仍懷唸著那龍門初化的景象,卻驚聞邊遠之地,你已如仙鶴般逝去。 在烈日與鞦霜的考騐下,我心中依舊牽掛不已,麪對著亡友的墓地,草木茂盛。 我這無用之身,後死又有何意義?衹能獨自坐對著你的子孫,淚水不禁滴落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已故同年丁文苑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懷唸。詩中,“瓊林”、“禹門”等詞語,既描繪了他們共同的科擧經歷,又暗含了對逝者才華的贊美。而“遼海驚聞鶴已仙”則以仙鶴之逝,形象地表達了逝者離世的突然與悲痛。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,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哀傷,以及對生命無常的感慨。整首詩情感真摯,意境深遠,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。

黃溍

黃溍

溍字晉卿,婺州義烏人。生而俊異,學爲文,頃刻數百言。弱冠西遊錢塘,得見遺老鉅工宿學,益聞近世文獻之詳。還從隱者方韶父遊,爲歌詩相唱和,絕無仕進意。延祐開科登進士,授寧海丞。至順初,以馬祖常薦,入應奉翰林文字,轉國子博士,出提舉浙江等處儒學。亟請侍親歸,俄以祕書少監致仕。至正七年,起翰林直學士,知制誥同修國史。擢兼經筵官,升侍講學士同知經筵事,累章乞休,不俟報而行。遣使追及。十年夏,得請還南。七歲而卒,年八十一。贈江西行省參知政事,追封江夏郡公,諡文獻。所著有《日損齋稿》三十三卷、筆記一卷。宋景濂曰:先生素行挺立,貴而能貧。遇佳山水則觴詠其間,終日忘去。雅善真草書,爲文佈置謹嚴,援據精切,俯仰雍容,不大聲色。譬之澄湖不波,一碧萬頃,魚鱉蛟龍,潛伏不動,而淵然之色,自不可犯。世之議者,謂先生爲人高介類陳履常,文辭溫醇類歐陽永叔,筆札俊逸類薛嗣通,歷事五朝,嶷然以斯文之重爲己任。與臨川虞集、豫章揭傒斯、同郡柳貫齊名,號儒林四傑,合而觀之,待制之才雄肆,而侍講之思峻潔,一時才士如王禕、宋濂輩,並出黃、柳之門,而匯爲一代文章之盛。殆亦氣運使然者矣。 ► 46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