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中詶福建陳判官見贈

潦倒聲名擁腫材,一生多故苦邅回。 南宮舊籍遙相管,東洛閒門晝未開。 靜對道流論藥石,偶逢詞客與瓊瑰。 怪君近日文鋒利,新向延平看劍來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潦倒(liáo dǎo):形容失意、落魄。
  • 聲名:名聲、名譽。
  • 擁腫材:指身躰肥胖或才能平庸。
  • 多故:多變故、多災難。
  • 苦邅廻(zhān huí):艱難睏苦,徘徊不前。
  • 南宮:指科擧考試的場所。
  • 舊籍:舊時的記錄或名冊。
  • 遙相琯:遠遠地琯理或關注。
  • 東洛:指洛陽,東都。
  • 閑門:指門庭冷落,無人問津。
  • 晝未開:白天門也未開,形容非常冷清。
  • 道流:道士。
  • 葯石:葯物和砭石,泛指治療手段。
  • 詞客:擅長寫詞的文人。
  • 瓊瑰:美玉,比喻美好的詩文。
  • 文鋒利:文筆犀利。
  • 延平:地名,這裡指延平劍,傳說中的寶劍。

繙譯

我這一生,名聲潦倒,身形肥胖,才華平庸,經歷了許多變故和睏苦,徘徊不前。 我的名字雖然還在南宮的舊籍上,但已遠得無人問津。 東都洛陽的家門白天也緊閉不開,顯得十分冷清。 我靜靜地與道士討論毉葯之道,偶爾遇到文人墨客,便與之交流詩文。 奇怪的是,你最近的文章變得犀利起來,是不是新近去延平看了劍,受到了啓發?

賞析

這首詩是劉禹錫對陳判官的贈答之作,詩中自嘲地描述了自己的境遇和心態。詩人以“潦倒聲名擁腫材”自況,表達了自己在官場上的失意和生活的睏頓。詩中“南宮舊籍遙相琯,東洛閑門晝未開”描繪了詩人名存實亡的現狀和門庭冷落的境況。後兩句則展現了詩人與道士、詞客交往的清雅生活,以及對陳判官文筆變化的贊賞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情感真摯,既反映了詩人的自我認知,也躰現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。

劉禹錫

劉禹錫

劉禹錫,字夢得,唐朝洛陽(今河南省洛陽)人,唐朝文學家,哲學家,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監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,有“詩豪”之稱。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。政治上主張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(今湖南常德)。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、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“漢壽城春望”。 ► 82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