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杜工部墳

· 齊己
鵬翅蹋於斯,明君知不知。 域中詩價大,荒外土墳卑。 瘴雨無時滴,蠻風有穴吹。 唯應李太白,魂魄往來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鵬翅:比喻杜甫的才華和抱負。
  • :踏,這裡指杜甫的才華未能得到充分發揮。
  • 域中:國內,指杜甫在國內的詩名。
  • 荒外:邊遠地區,指杜甫的墳墓所在之地。
  • 土墳卑:指杜甫的墳墓簡陋。
  • 瘴雨: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,古人認爲是瘴癘的病源,這裡指惡劣的環境。
  • 蠻風:指邊遠地區的惡劣風氣。
  • 有穴吹:形容風勢猛烈。
  • 李太白:李白,與杜甫竝稱“李杜”,這裡指李白的魂魄。
  • 魂魄往來疲:指李白的魂魄在天地間徘徊,感到疲憊。

繙譯

杜甫的才華如鵬鳥之翅,卻在這裡未能展翅高飛,君王是否知曉? 在國內,他的詩作價值巨大,而在邊遠之地,他的墳墓卻簡陋低矮。 惡劣的瘴雨不時滴落,蠻荒的風從洞穴中猛烈吹出。 唯有李白的魂魄,在這天地間往來徘徊,感到疲憊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杜甫在國內外的名聲與墳墓的境遇,表達了對杜甫才華未得到充分認可的遺憾。詩中“鵬翅蹋於斯”形象地描繪了杜甫的抱負與現實的落差,“域中詩價大,荒外土墳卑”則進一步以對比手法突出了這種遺憾。末句提及李白的魂魄,暗示了兩位大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與相互理解,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杜甫的深切懷唸與敬仰。

齊己

齊己

唐僧。潭州長沙人,一說益陽人,俗名胡得生,自號衡嶽沙門。天性穎悟,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,詩句多出人意表。衆僧奇之,勸令落髮爲浮圖。風度日改,聲價益隆。嘗住江陵之龍興寺,署爲僧正。後終於江陵。好吟詠,與鄭谷酬唱,積以成編,號《白蓮集》。又有《風騷旨格》。 ► 81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