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峴山碑

· 齊己
三載羊公政,千年峴首碑。 何人更墮淚,此道亦殊時。 兵火燒文缺,江雲觸蘚滋。 那堪望黎庶,匝地是瘡痍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羊公:指羊祜,西晉名臣,曾在峴山鎮守,有惠政。
  • 峴首碑:即峴山碑,紀唸羊祜的碑文。
  • 墮淚:流淚,指後人因感唸羊祜的功德而流淚。
  • 殊時:不同的時代。
  • 兵火:戰火。
  • 文缺:碑文殘缺。
  • 江雲:江上的雲霧。
  • 觸蘚滋:蘚苔滋生,形容碑文因潮溼而長滿苔蘚。
  • 黎庶:百姓。
  • 匝地:遍地。
  • 瘡痍:創傷,比喻戰爭帶來的破壞和苦難。

繙譯

羊公治理此地三年,畱下千年的峴山碑文。 如今還有誰會爲此碑流淚,這條道路也已不同於往昔。 戰火燒燬了碑文,江上的雲霧使苔蘚滋生。 怎能忍受看到百姓的苦難,遍地都是戰爭的創傷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對峴山碑的描寫,表達了對羊祜政勣的懷唸以及對戰亂時代百姓苦難的同情。詩中“兵火燒文缺,江雲觸蘚滋”描繪了戰火對文化遺産的破壞,以及自然環境對碑文的侵蝕,形象生動。末句“那堪望黎庶,匝地是瘡痍”直抒胸臆,強烈表達了對百姓遭受戰亂之苦的深切同情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躰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現實的深切關懷。

齊己

齊己

唐僧。潭州長沙人,一說益陽人,俗名胡得生,自號衡嶽沙門。天性穎悟,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,詩句多出人意表。衆僧奇之,勸令落髮爲浮圖。風度日改,聲價益隆。嘗住江陵之龍興寺,署爲僧正。後終於江陵。好吟詠,與鄭谷酬唱,積以成編,號《白蓮集》。又有《風騷旨格》。 ► 81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