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祖帳:古代送行時設在路旁的帳幕,用以舉行祭祀或宴會。
- 臨:靠近。
- 前旌:古代官員出行時前導的旗幟。
- 指:指向。
- 風煙:風塵和煙霧,這裏指旅途中的景象。
- 裏數:里程,距離。
- 雲雨:比喻離別時的情感,如同雲雨般變幻莫測。
- 重疊:多次,反覆。
- 受恩:受到恩惠。
- 邅回:徘徊,猶豫不決。
- 如命何:如何是好,怎麼辦。
- 東山:指隱居之地。
- 東閣:指官邸或辦公的地方。
- 終異:終究不同。
- 再經過:再次經過,指再次回來。
翻譯
送行的帳幕靠近伊水,前導的旗幟指向渭河。 旅途中的風塵和煙霧不多,但離別的情感卻如同雲雨般多變。 多次受到恩惠,徘徊猶豫不知如何是好。 東山和東閣,終究是不同的,不會再有回來的機會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劉禹錫離別時的深情與無奈。詩中,「祖帳臨伊水,前旌指渭河」通過具體的地點和場景,營造出一種離別的氛圍。後兩句「風煙裏數少,雲雨別情多」則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,表達了旅途的短暫與離別情感的深長。最後兩句「重疊受恩久,邅回如命何。東山與東閣,終異再經過」則抒發了詩人對過去恩惠的感慨和對未來的無奈,表達了一種無法再回頭的決絕之情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劉禹錫詩歌的獨特魅力。

劉禹錫
劉禹錫,字夢得,唐朝洛陽(今河南省洛陽)人,唐朝文學家,哲學家,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監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,有“詩豪”之稱。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。政治上主張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(今湖南常德)。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、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“漢壽城春望”。
► 822篇诗文
劉禹錫的其他作品
- 《 和東川王相公新漲驛池八韻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
- 《 送廖參謀東遊二首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
- 《 西州李尚書知愚與元武昌有舊遠示二篇吟之泫然因以繼和二首 其一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
- 《 樂天寄重和晚達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
- 《 客有爲餘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
- 《 酬樂天晚夏閑居欲相訪先詩見貽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
- 《 祕書山崔少監見示墜馬長句因而和之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
- 《 城西行 》 —— [ 唐 ] 劉禹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