輦下冬暮詠懷

· 鄭谷
永巷閒吟一徑蒿,輕肥大笑事風騷。 煙含紫禁花期近,雪滿長安酒價高。 失路漸驚前計錯,逢僧更念此生勞。 十年春淚催衰颯,羞向清流照鬢毛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輦下:指京城。
  • 永巷:古代宮中的長巷,泛指幽深的巷子。
  • 閒吟:隨意吟詠。
  • 一徑蒿:一條長滿蒿草的小路。
  • 輕肥:指穿着輕便而肥大的衣服。
  • 風騷:這裏指詩文之事。
  • 紫禁:指皇宮。
  • 花期:花開的時節。
  • 失路:迷失方向,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迷茫。
  • 前計錯:之前的計劃或打算錯誤。
  • 逢僧:遇到僧人。
  • 此生勞:這一生的辛勞。
  • 衰颯:衰老憔悴。
  • 鬢毛:鬢角的頭髮。

翻譯

在京城的幽深巷子裏,我隨意吟詠,漫步在一條長滿蒿草的小路上。穿着輕便肥大的衣服,我大笑着談論詩文之事。煙霧繚繞的皇宮附近,花開的時節將近,而雪覆蓋的長安城,酒的價格卻異常高昂。我漸漸驚覺自己迷失了方向,意識到之前的計劃可能是錯誤的。遇到僧人時,我更加感慨這一生的辛勞。十年的春淚催人衰老,我羞於面對清澈的流水,照見自己鬢角的斑白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京城冬暮時的孤獨與反思。詩中,「永巷閒吟一徑蒿」展現了詩人孤獨漫步的情景,而「輕肥大笑事風騷」則透露出詩人對詩文的熱愛與自嘲。後兩句通過對紫禁城花期與長安酒價的對比,隱喻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。詩的結尾,詩人通過「失路」、「逢僧」等意象,深刻表達了對人生道路的迷茫與對過往辛勞的感慨,以及面對衰老的無奈與羞愧。整首詩情感深沉,語言凝練,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深刻的思考與感慨。

鄭谷

鄭谷

鄭谷,唐朝末期著名詩人。字守愚,漢族,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。僖宗時進士,官都官郎中,人稱鄭都官。又以《鷓鴣詩》得名,人稱鄭鷓鴣。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,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。風格清新通俗,但流於淺率。曾與許棠、張喬等唱和往還,號“芳林十哲”。原有集,已散佚,存《雲臺編》。 ► 32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