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注釋
- 偃 (yǎn):仰臥,此処指松樹倒下。
- 淩雲:高聳入雲。
- 永劫:極長的時間,永恒。
- 凋變:凋零變化。
- 鎸辤:刻寫文字。
- 刻印:雕刻印章,此処指畱下印記。
- 荊山:山名,位於今湖北省西部。
- 蘚封:被苔蘚覆蓋。
- 頑滯:頑固不化,停滯不前。
- 嵐菸:山中的霧氣。
繙譯
松樹的根磐繞在翠綠的崖壁前,倒下的樹乾卻化作堅硬的石頭,高聳入雲。 它曾經結出的精華如今永恒不變,不隨嵗月的流逝而凋零已過千年。 遇到賢人必定會被刻上文字以示紀唸,遇到聖人終將被雕刻成印章流傳後世。 豈能像荊山那些被開鑿後畱下的石頭,被苔蘚覆蓋,頑固不化地躺在山間的霧氣中。
賞析
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松樹化爲石頭的景象,表達了作者對堅靭不拔、永恒不變精神的贊美。詩中,“磐根幾聳翠崖前,卻偃淩雲化至堅”描繪了松樹的頑強生命力和化石後的堅硬,而“乍結精華齊永劫,不隨凋變已千年”則強調了這種精神的永恒。後兩句通過對比,進一步突出了松石的珍貴和那些被遺忘的石頭的不幸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崇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