蟋蟀

· 齊己
聲異蟪蛄聲,聽須是正聽。 無風來竹院,有月在莎庭。 雖不妨調瑟,多堪伴誦經。 誰人向秋夕,爲爾欲忘形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蟪蛄(huì gū):一種蟬,特指夏末鞦初的蟬。
  • 莎庭:長滿莎草的庭院。
  • 調瑟:調整琴弦,這裡指彈琴。
  • 誦經:唸誦彿經。
  • 忘形:失去常態,這裡指因感動而忘我。

繙譯

蟋蟀的叫聲與蟪蛄的叫聲不同,聽起來必須是正經聆聽。沒有風的時候,它會在竹院中鳴叫;有月光時,它則在長滿莎草的庭院裡歌唱。雖然它不妨礙人們調琴弦,但更多時候它能陪伴人們誦讀彿經。在鞦天的夜晚,誰會爲了這蟋蟀的叫聲而感動到忘我呢?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對比蟋蟀與蟪蛄的叫聲,描繪了蟋蟀在不同環境中的鳴叫情景。詩中,“無風來竹院,有月在莎庭”一句,巧妙地利用自然元素來襯托蟋蟀的叫聲,增強了詩歌的意境美。後兩句則通過蟋蟀與人的互動,表達了蟋蟀不僅是一種自然聲音,更是能觸動人心的存在,尤其是在鞦天的夜晚,它的叫聲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深思。

齊己

齊己

唐僧。潭州長沙人,一說益陽人,俗名胡得生,自號衡嶽沙門。天性穎悟,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,詩句多出人意表。衆僧奇之,勸令落髮爲浮圖。風度日改,聲價益隆。嘗住江陵之龍興寺,署爲僧正。後終於江陵。好吟詠,與鄭谷酬唱,積以成編,號《白蓮集》。又有《風騷旨格》。 ► 81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