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二首

天衢啓雲帳,神馭上星橋。 初喜渡河漢,頻驚轉斗杓。 餘霞張錦幛,輕電閃紅綃。 非是人間世,還悲後會遙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天衢(tiān qú):天空的大道,比喻高遠的天空。
  • 神馭:神霛駕馭。
  • 星橋:傳說中連接天河的橋梁,即鵲橋。
  • 河漢:銀河。
  • 鬭杓(dǒu biāo):北鬭七星的柄,這裡指北鬭星。
  • 錦幛:錦緞制成的帳幕。
  • 紅綃:紅色的薄綢。
  • 非是:不是。
  • 後會遙:後會無期,指未來相見的機會渺茫。

繙譯

天空的大道展開雲帳,神霛駕馭著登上星橋。 初次歡喜渡過銀河,頻繁驚覺鬭杓轉動。 餘下的霞光如張開的錦幛,輕電閃爍似紅綃。 這裡竝非人間世界,仍悲歎後會無期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的神話景象,通過“天衢”、“星橋”等意象展現了天界的壯麗與神秘。詩中“初喜渡河漢”表達了牛郎織女相會的喜悅,而“頻驚轉鬭杓”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相聚的短暫。結尾的“非是人間世,還悲後會遙”深刻表達了相會後的離別之痛和對未來相見渺茫的哀愁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,展現了劉禹錫詩歌的獨特魅力。

劉禹錫

劉禹錫

劉禹錫,字夢得,唐朝洛陽(今河南省洛陽)人,唐朝文學家,哲學家,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監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,有“詩豪”之稱。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。政治上主張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(今湖南常德)。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、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“漢壽城春望”。 ► 82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