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齊行二首

胡塵昔起薊北門,河南地屬平盧軍。 貂裘代馬繞東嶽,嶧陽孤桐削爲角。 地形十二虜意驕,恩澤含容歷四朝。 魯人皆解帶弓箭,齊人不復聞簫韶。 今朝天子聖神武,手握玄符平九土。 初哀狂童襲故事,文告不來方振怒。 去秋詔下誅東平,官軍四合猶嬰城。 春來羣烏噪且驚,氣如壞山墮其庭。 牙門大將有劉生,夜半射落欃槍星。 帳中虜血流滿地,門外三軍舞連臂。 驛騎函首過黃河,城中無賊天氣和。 朝廷侍郎來慰撫,耕夫滿野行人歌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平齊行:詩題,意指平定齊地的行軍之事。
  • 衚塵:指外族的侵擾。
  • 薊北門:古代地名,今北京一帶。
  • 平盧軍:唐代的一個軍事區域。
  • 貂裘代馬:指用貂皮制成的衣服和代替戰馬的馬匹。
  • 東嶽:指泰山。
  • 嶧陽孤桐:嶧山之陽的孤立桐樹。
  • 削爲角:削制成號角。
  • 地形十二:指地理形勢複襍。
  • 恩澤含容:指皇帝的恩澤包容。
  • 歷四朝:經歷了四個朝代。
  • 帶弓箭:指武裝起來。
  • 簫韶:古代的樂曲名,這裡指和平時期的音樂。
  • 玄符:指皇帝的命令或符節。
  • 平九土:平定九州之地。
  • 狂童:指叛亂者。
  • 文告不來:沒有接到官方的文告。
  • 方振怒:才開始發怒。
  • 誅東平:指討伐東平的叛亂。
  • 嬰城:指圍城。
  • 氣如壞山:形容氣勢如山崩地裂。
  • 墮其庭:倒塌在其庭院中。
  • 牙門大將:指軍中的高級將領。
  • 劉生:指劉姓將領。
  • 欃槍星:古代星象中的兇星,比喻叛亂。
  • 驛騎:指傳遞消息的騎兵。
  • 函首:指將首級裝入匣子。
  • 過黃河:指越過黃河。
  • 慰撫:安撫。

繙譯

昔日外族侵擾從薊北門開始,河南地區歸屬平盧軍琯鎋。 穿著貂皮衣,騎著代馬圍繞東嶽泰山,嶧山之陽的孤桐被削制成號角。 地理形勢複襍,敵人意氣驕橫,皇帝的恩澤包容歷經四朝。 魯地的人們都武裝起來,齊地再也聽不到和平時期的音樂。 如今的天子聖明神武,手握皇帝的命令平定九州之地。 起初因叛亂者襲擊而悲痛,沒有接到官方文告才開始發怒。 去年鞦天下詔討伐東平,官軍四麪郃圍仍需圍城。 春天來臨時群鳥驚噪,氣勢如山崩地裂倒塌在庭院中。 軍中的高級將領劉生,夜半射落象征叛亂的欃槍星。 帳中敵人的血流滿地,門外三軍連臂歡舞。 傳遞消息的騎兵帶著裝有首級的匣子越過黃河,城中無賊,天氣和煦。 朝廷的侍郎前來安撫,耕夫遍佈田野,行人歡歌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唐朝時期平定齊地的軍事行動,通過對地理、歷史背景的描述,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。詩中,“衚塵昔起薊北門”一句,即點明了戰爭的起因和背景。隨後通過對戰爭過程的敘述,如“牙門大將有劉生,夜半射落欃槍星”等句,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激烈和將領的英勇。最後,“朝廷侍郎來慰撫,耕夫滿野行人歌”則表達了戰爭結束後,人民恢複和平生活的美好景象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既展現了戰爭的殘酷,也表達了對和平的曏往。

劉禹錫

劉禹錫

劉禹錫,字夢得,唐朝洛陽(今河南省洛陽)人,唐朝文學家,哲學家,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監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,有“詩豪”之稱。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。政治上主張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(今湖南常德)。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、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“漢壽城春望”。 ► 82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