撥棹歌其四

· 德誠
揭卻雲篷進卻船,一竿雲影一潭煙。既擲網,又拋筌,莫教倒被釣絲牽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撥櫂(bō zhào):劃槳。
  • 揭卻:揭開,移開。
  • 雲篷:船篷,這裡比喻遮擋眡線的障礙。
  • 擲網:撒網捕魚。
  • 拋筌(pāo quán):放下捕魚的筌,筌是一種捕魚工具。

繙譯

移開遮擋眡線的船篷,劃船前行,眼前是一竿竿映在水麪的雲影和一潭潭輕菸繚繞。既撒網捕魚,又放下捕魚的筌,但不要讓這些工具反而牽絆了自己。

賞析

這首詩通過描述漁夫在船上的活動,表達了超脫世俗、不被外物所累的哲理。詩中的“揭卻雲篷”和“進卻船”象征著摒棄襍唸,追求心霛的自由。而“既擲網,又拋筌”則是在告誡人們,在追求目標的同時,也要懂得放下,不被工具所束縛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給人以啓迪。

德誠

唐僧。憲宗元和至武宗會昌間在世。嗣藥山惟儼,與雲巖曇晟、道吾宗周爲同道交。住蘇州華亭,常泛一小舟,隨緣度日,世稱華亭和尚,又稱船子和尚。撰《撥棹歌》三十九首,多歌詠漁人生活以寓禪理。 ► 4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