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初忝諫垣今憲長薛公方在西閣知獎隆異以四韻代述榮感

· 鄭谷
舊詩常得在高吟,不奈公心愛苦心。 道自瑣闈言下振,恩從仙殿對回深。 流年漸覺霜欺鬢,至藥能教土化金。 自拂青萍知有地,齋誠旦夕望爲霖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(tiǎn):謙辭,表示自己有愧於擔任某職位。
  • 諫垣:指諫官的職位。
  • 憲長:指高級官員。
  • 西閣:指朝廷中的高級機構。
  • 知獎:知道並讚賞。
  • 瑣闈:指宮廷中的小門,比喻朝廷內部。
  • 仙殿:比喻皇帝的居所。
  • 流年:指流逝的時光。
  • 霜欺鬢:比喻歲月在頭髮上留下的痕跡,即白髮。
  • 至藥:指最好的藥物。
  • 土化金:比喻通過某種方法使普通的東西變得珍貴。
  • 青萍:指劍。
  • 齋誠:指虔誠的祈禱。
  • 旦夕:早晚,比喻時間短暫。
  • 爲霖:比喻成爲有益於國家的人。

翻譯

舊時的詩作常常得到高聲吟詠,不料公心卻愛惜這苦心之作。 道義在朝廷內部言傳身教,恩寵從皇帝的居所深入人心。 流逝的時光漸漸讓人感到歲月在頭髮上留下的痕跡,最好的藥物能教人將普通變爲珍貴。 自持劍器知道有所依託,虔誠祈禱早晚希望能成爲有益於國家的人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鄭谷對薛公的感激之作,表達了自己對薛公賞識自己詩作的感激之情。詩中,「舊詩常得在高吟」一句,既表達了自己詩作的受歡迎,也暗示了薛公的賞識。後文通過對「道自瑣闈言下振」和「恩從仙殿對回深」的描寫,展現了薛公在朝廷中的影響力和對詩人的深厚恩情。結尾處,詩人表達了自己希望成爲對國家有用之人的願望,體現了詩人的忠誠與抱負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情感真摯。

鄭谷

鄭谷

鄭谷,唐朝末期著名詩人。字守愚,漢族,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。僖宗時進士,官都官郎中,人稱鄭都官。又以《鷓鴣詩》得名,人稱鄭鷓鴣。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,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。風格清新通俗,但流於淺率。曾與許棠、張喬等唱和往還,號“芳林十哲”。原有集,已散佚,存《雲臺編》。 ► 32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