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見初月

家山見初月,林壑悄無塵。 幽境此何夕,清光如爲人。 潭空破鏡入,風動翠蛾嚬。 會向瑣窗望,追思伊洛濱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林壑(hè):山林與溝壑,指自然環境。
  • 幽境:幽靜的環境或地方。
  • 清光:清澈明亮的光線。
  • 爲人:此處意爲「給予人」。
  • 破鏡:比喻水面平靜如鏡,但有輕微波紋,如同破碎的鏡子。
  • 翠蛾:翠綠色的眉毛,這裏比喻新月如眉。
  • (pín):皺眉。
  • 瑣窗:雕有連環形花紋的窗戶。
  • 伊洛濱:伊水和洛水的河畔,指洛陽一帶,這裏用來象徵詩人的故鄉或思念之地。

翻譯

在故鄉的山上初次見到新月,林間與溝壑靜悄悄,沒有塵埃。 這樣的幽靜之地,是何等夜晚,清澈的月光彷彿是特地爲人而照。 潭水波光粼粼,如同破碎的鏡子,微風拂過,新月如翠眉輕皺。 我會向着雕花的窗戶望去,追憶起伊水和洛水邊的故鄉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故鄉山中初見新月的情景,通過「林壑悄無塵」和「幽境此何夕」表達了環境的靜謐與夜晚的神祕。詩中「清光如爲人」一句,巧妙地將月光擬人化,賦予其情感色彩。後兩句通過對潭水和月光的細膩描繪,展現了自然的和諧與美麗。結尾的「會向瑣窗望,追思伊洛濱」則透露出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。整首詩語言清新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。

劉禹錫

劉禹錫

劉禹錫,字夢得,唐朝洛陽(今河南省洛陽)人,唐朝文學家,哲學家,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,曾任監察御史,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。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,有“詩豪”之稱。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。政治上主張革新,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。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(今湖南常德)。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、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“漢壽城春望”。 ► 82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