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花

· 齊己
暖景照悠悠,遮空勢漸稠。 乍如飛雪遠,未似落花休。 萬帶都門外,千株渭水頭。 紛紜知近夏,銷歇恐成秋。 軟著朝簪去,狂隨別騎遊。 旆衝離館驛,鶯撲繞宮樓。 江國晴愁對,池塘晚見浮。 虛窗縈筆雅,深院藉苔幽。 靜墮王孫酒,繁黏客子裘。 詠吟何潔白,根本屬風流。 向日還輕舉,因風更自由。 不堪思汴岸,千里到揚州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楊花柳絮,柳樹的種子,上面有白色絨毛,隨風飛散如飄絮。
  • 暖景溫暖的日光。景,日光。
  • 遮空遮蔽天空
  • 乍(zhà)忽然
  • 銷歇消失、止歇
  • 朝簪(zān)朝廷官員的冠飾,借指官員。簪,一種束髮的首飾。
  • 別騎(jì)指跟從出行者的馬,這裏指送別的場景。騎,古時一人一馬的合稱。
  • 旆(pèi)旗幟
  • 離館驛餞別的館舍驛站
  • 縈(yíng)纏繞
  • 藉(jiè)憑藉,依託
  • 王孫貴族子弟
  • 不堪不能忍受

翻譯

溫暖的日光悠悠地照耀着,楊花遮蔽天空,那態勢漸漸變得繁密起來。忽然之間就像遠方飄來的飛雪,卻不像落花有停歇的時候。在京都的萬條道路上,以及渭水的源頭邊,千株柳樹的楊花飛舞。楊花紛紛揚揚,知道夏天即將臨近,又擔心它們消散之時,秋天就要到來。輕柔的楊花粘附着官員的冠飾,又瘋狂地追隨着送別的馬一起遊走。旗幟在離別的館驛前飄動,黃鶯飛撲着圍繞着宮樓,也被楊花環繞。在江國,晴朗的日子面對紛紛楊花卻涌起愁緒,傍晚時看到楊花浮在池塘水面。透過虛窗,楊花彷彿纏繞着高雅的筆觸;深院之中,楊花依託着青苔營造出幽靜的氛圍。寧靜地飄落在貴族子弟的酒杯旁,紛繁地粘在遠遊客子的裘衣上。人們吟詠楊花是多麼潔白呀,它的生性原本就風流灑脫。向着陽光輕輕飄舉,憑藉風力更加自由自在。只是不忍回想那汴水岸邊,楊花一直飄飛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呢。

賞析

這首詩圍繞楊花展開細膩描繪。齊己先寫楊花在暖日下遮空紛飛的整體場景,既寫出其繁多,又將其比作飛雪,生動展現出輕盈飄蕩之態,而「未似落花休」又賦予它不停歇的特性,讓人感受到其與衆不同。接着通過描寫都門、渭水等地的楊花,點明其分佈之廣。詩中從不同場景刻畫楊花,與自然景物、人物活動相結合,無論是別騎、離館,還是宮樓、池塘,都能看到楊花的身影,增添了畫面的豐富性。同時,借楊花抒發情感,楊花的飄舞象徵着時光的流逝,「紛紜知近夏,銷歇恐成秋」表達出對時節變換的感慨;而「不堪思汴岸,千里到揚州」則借楊花的遠揚,隱隱透露出淡淡的愁緒。詩中的楊花,不僅是自然之物,更成爲了詩人情感和思緒的寄託,全詩筆觸細膩,意境清幽,展示出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和對生活細緻的觀察體悟 。

齊己

齊己

唐僧。潭州長沙人,一說益陽人,俗名胡得生,自號衡嶽沙門。天性穎悟,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,詩句多出人意表。衆僧奇之,勸令落髮爲浮圖。風度日改,聲價益隆。嘗住江陵之龍興寺,署爲僧正。後終於江陵。好吟詠,與鄭谷酬唱,積以成編,號《白蓮集》。又有《風騷旨格》。 ► 81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