貽廬嶽陳沆秀才

· 齊己
爲儒老雙鬢,勤苦竟何如。 四海方磨劍,空山自讀書。 石圍泉眼碧,秋落洞門虛。 莫慮搜賢僻,徵君舊此居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(yí):贈送。
  • 廬嶽:指廬山,位於江西省九江市。
  • 陳沆:人名,唐代秀才。
  • 秀才:古代科擧制度中的一種資格,指有才學的人。
  • 雙鬢:兩邊的鬢發,常用來形容年紀較大。
  • 四海:指全國各地。
  • 磨劍:比喻準備戰鬭或努力學習。
  • 空山:人跡罕至的山林。
  • 石圍:石頭圍繞。
  • 泉眼:泉水湧出的地方。
  • 鞦落:鞦天落葉。
  • 洞門:山洞的入口。
  • 搜賢僻:尋找隱居的賢人。
  • 徵君:指陳沆,徵是古代對有才學之人的尊稱。
  • 舊此居:曾經居住在這裡。

繙譯

贈送給廬山的陳沆秀才 [唐]齊己 爲了儒學,你的雙鬢已斑白,勤奮苦讀究竟如何? 全國上下都在磨礪劍鋒,而你卻獨自在空山中讀書。 石頭圍繞著碧綠的泉眼,鞦天的落葉使洞門顯得空曠。 不必憂慮去尋找隱居的賢人,陳沆你曾在這裡居住過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齊己贈給陳沆的作品,通過對比“四海方磨劍”與“空山自讀書”的景象,突出了陳沆在隱居中堅持學習的孤獨與不易。詩中“石圍泉眼碧,鞦落洞門虛”描繪了隱居環境的清幽,而結尾的“莫慮搜賢僻,徵君舊此居”則表達了對陳沆學識與品格的肯定,同時也暗示了陳沆的隱居生活竝非無人知曉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理解和尊重。

齊己

齊己

唐僧。潭州長沙人,一說益陽人,俗名胡得生,自號衡嶽沙門。天性穎悟,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,詩句多出人意表。衆僧奇之,勸令落髮爲浮圖。風度日改,聲價益隆。嘗住江陵之龍興寺,署爲僧正。後終於江陵。好吟詠,與鄭谷酬唱,積以成編,號《白蓮集》。又有《風騷旨格》。 ► 81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