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林寺居寄嶽麓禪師二首

· 齊己
山袍不稱下紅塵,各是閒居島外身。 兩處煙霞門寂寂,一般苔蘚石磷磷。 禪關悟後寧疑物,詩格玄來不傍人。 月照經行更誰見,露華鬆粉點衣巾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山袍:指隱士或僧侶的服裝。
  • 下紅塵:指進入世俗社會。
  • 島外身:比喻遠離塵世的隱居生活。
  • 煙霞:指山水景色,常用來形容隱居之地。
  • 門寂寂:形容門庭冷落,無人打擾。
  • 苔蘚石磷磷:形容石頭上長滿了苔蘚,磷磷指苔蘚的綠色。
  • 禪關:禪宗的修行關頭,指領悟禪理的關鍵時刻。
  • 悟後:領悟之後。
  • 寧疑物:不再懷疑事物。
  • 詩格:詩的風格或格調。
  • 玄來:深奧而來。
  • 不傍人:不依賴他人,獨立。
  • 月照:月光照耀。
  • 經行:行走,此處指在月光下行走。
  • 露華:露水。
  • 鬆粉:松樹的花粉。
  • 點衣巾:落在衣服或頭巾上。

翻譯

山中的長袍不適合塵世,我們各自隱居在島外。 兩處的煙霞景色門庭冷落,一樣的苔蘚覆蓋着石頭。 禪悟之後不再懷疑任何事物,詩的風格深奧且獨立。 月光照耀着行走的人,誰又能看見?露水和鬆粉點綴着衣巾。

賞析

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齊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禪宗哲理的領悟。詩中通過對「山袍」、「島外身」、「煙霞」等意象的描繪,展現了詩人遠離塵囂、追求心靈自由的生活態度。後兩句則通過「禪關悟後」和「詩格玄來」表達了詩人在禪修和詩歌創作上的獨立與深邃。最後,月光、露華和鬆粉的描繪,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超脫,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禪意的融合。

齊己

齊己

唐僧。潭州長沙人,一說益陽人,俗名胡得生,自號衡嶽沙門。天性穎悟,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,詩句多出人意表。衆僧奇之,勸令落髮爲浮圖。風度日改,聲價益隆。嘗住江陵之龍興寺,署爲僧正。後終於江陵。好吟詠,與鄭谷酬唱,積以成編,號《白蓮集》。又有《風騷旨格》。 ► 816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