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晚

煙景澹濛濛,池邊微有風。 覺寒蛬近壁,知瞑鶴歸籠。 長貌隨年改,衰情與物同。 夜來霜厚薄,梨葉半低紅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菸景:指鞦天傍晚的景色,因霧氣朦朧而顯得模糊不清。
  • 澹濛濛:形容景色朦朧不清的樣子。
  • (qióng):蟋蟀。
  • :傍晚。

繙譯

鞦天的傍晚,景色朦朧不清,池邊微微有些風。 感覺到寒冷的蟋蟀靠近牆壁,知道傍晚的鶴兒已經歸巢。 人的容貌隨著年嵗改變,衰老的心情與萬物相同。 夜晚的霜降厚薄不一,梨葉半邊染上了紅色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鞦天傍晚的靜謐景象,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反映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。詩中“菸景澛濛濛”和“池邊微有風”描繪了鞦日傍晚的朦朧美,而“覺寒蛬近壁,知瞑鶴歸籠”則通過動物的行爲暗示了季節的轉換和時間的流逝。後兩句“長貌隨年改,衰情與物同。夜來霜厚薄,梨葉半低紅”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生命衰老的無奈和對自然變化的敏感觀察,展現了白居易詩歌中常見的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