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居詠懷

賈生俟罪心相似,張翰思歸事不如。 斜日早知驚鵩鳥,秋風悔不憶鱸魚。 胸襟曾貯匡時策,懷袖猶殘諫獵書。 從此萬緣都擺落,欲攜妻子買山居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端居:閒居,平常家居。
  • 詠懷:抒發內心的感慨。
  • 賈生:指西漢的賈誼,他因讒被貶,心懷憂國之情。
  • 俟罪:等待受罰,指賈誼被貶後的心情。
  • 張翰:東晉時期的文學家,因思念家鄉而辭官歸隱。
  • 驚鵩鳥:鵩鳥是傳說中的不祥之鳥,這裏指賈誼的《鵩鳥賦》,表達了他對時局的憂慮。
  • 鱸魚:指張翰因思念家鄉的鱸魚而辭官的故事。
  • 胸襟:胸懷,抱負。
  • 匡時策:匡正時弊的策略。
  • 諫獵書:勸諫君王不要沉迷於狩獵的文書。
  • 萬緣:指世間的一切因緣、事務。
  • 擺落:擺脫,放下。
  • 買山居:購買山中的居所,指隱居。

翻譯

我像賈誼一樣等待受罰,心情相似,但張翰因思念家鄉而辭官的事我卻不如。斜陽之下,我早已知道會驚動那不祥的鵩鳥,秋風中我後悔沒有像張翰那樣思念家鄉的鱸魚。我的胸中曾裝滿了匡正時弊的策略,懷袖裏還殘留着勸諫君王的文書。從今以後,我要放下世間的一切因緣,打算帶着妻子兒女去山中購買一處居所隱居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白居易抒發個人感慨的作品。詩中,他通過對比賈誼和張翰的故事,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憂慮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。詩的前半部分通過對賈誼和張翰的提及,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掙扎;後半部分則表達了詩人決心放下世俗紛擾,追求寧靜生活的願望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詩人對個人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