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臘後:農曆十二月之後。
- 內大德從勖:內大德,指在宮廷中任職的高僧;從勖,人名。
- 天台:山名,位於今浙江省,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。
- 講散:指講經說法結束。
- 重雲:厚重的雲層。
- 九天:極高的天空,比喻皇宮或朝廷。
- 大君:指皇帝。
- 隨緣:順應機緣,任其自然。
- 一鉢:指僧人的飯碗,也代指僧人的生活。
- 無辭乞:毫不猶豫地乞食。
- 孤舟:獨自一人的船。
- 不廢禪:不放棄禪修。
- 瓊樓:美玉砌成的樓閣,常用來形容華美的建築。
- 石樹:形狀像樹的石頭。
- 瓜鏡:可能指某種與瓜有關的占卜或象徵物。
- 吳越:指古代的吳國和越國,今江蘇、浙江一帶。
- 御筵:皇帝的宴席。
翻譯
講經結束後,雲層再次聚集,彷彿從九天之上降下,皇帝的恩賜讓我得以隨緣而行。在霜凍中,我毫不猶豫地乞食,湖上的孤舟中我依然堅持禪修。夢中我進入寒冷的瓊樓,月光清冷,行走在石樹之間,那裏凍得連煙都不升。將來,那瓜鏡不知有何用處,但吳越的美景定會裝點皇帝的宴席。
賞析
這首詩描繪了內大德從勖在臘月後遊歷天台山的情景,通過「講散重雲」、「霜中一鉢」、「湖上孤舟」等意象,展現了僧人超脫塵世、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。詩中「夢入瓊樓」、「行過石樹」等句,以夢幻般的筆觸勾勒出天台山的神祕與幽靜。結尾的「吳越風光滿御筵」則預示了天台山的美景將會被皇帝所賞識,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皇帝恩賜的感激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禪修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熱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