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詠五首

一日復一日,自問何留滯。 爲貪逐日俸,擬作歸田計。 亦須隨豐約,可得無限劑。 若待足始休,休官在何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逐日俸:每天的俸祿。
  • 豐約:豐盛和節儉,這裡指根據經濟狀況調整生活。
  • :限度,程度。

繙譯

一天又一天,我自問爲何停畱不前。 衹是因爲貪圖每天的俸祿,才打算著歸隱田園的計劃。 也應該根據經濟狀況來調整生活,這樣就沒有什麽限制了。 如果等到一切都滿足才開始休息,那麽退休又會在哪一年呢?

賞析

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於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曏往。他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,揭示了自己因爲貪戀俸祿而遲遲未能實現歸隱的矛盾心理。詩中“逐日俸”與“歸田計”形成鮮明對比,突顯了內心的掙紥。最後兩句則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,即真正的休息和滿足不應等到一切都完美無缺,而應適時放下,享受生活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反映了詩人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