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李尚書拜相因以長句寄賀微之

憐君不久在通川,知已新提造化權。 夔卨定求才濟世,張雷應辨氣沖天。 那知淪落天涯日,正是陶鈞海內年。 肯向泥中拋折劍,不收重鑄作龍泉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通川:地名,今四川省達州市。
  • 造化權:指掌握國家大權,特別是指宰相的權力。
  • 夔卨:古代傳說中的賢臣,這裏比喻李尚書。
  • 才濟世:有才能以濟世,即有才能治理國家。
  • 張雷:指張華和雷煥,兩人曾發現龍泉、太阿兩劍,這裏比喻李尚書有如寶劍般的才能。
  • 陶鈞:古代製陶器時所用的轉輪,比喻治理國家。
  • 折劍:斷劍,比喻失意或失敗。
  • 龍泉:寶劍名,這裏比喻李尚書的才能。

翻譯

憐愛你不久前還在通川,如今知己新近掌握國家大權。 像夔卨這樣的賢臣定會尋求有才能的人來濟世, 像張雷那樣的人應能辨識出氣沖天的才能。 哪知你在淪落天涯的日子,正是你治理國家的黃金時期。 寧願在泥濘中拋棄折斷的劍,也不收回重鑄成像龍泉那樣的寶劍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白居易對李尚書拜相的祝賀之作。詩中,白居易用「夔卨」、「張雷」等典故,讚美李尚書的才能和爲國家所做的貢獻。同時,通過「折劍」與「龍泉」的比喻,表達了對李尚書不屈不撓、堅持原則的敬佩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既展現了白居易對朋友的深厚情誼,也體現了他對國家大事的關切和對賢才的推崇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