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題

功名宿昔人多許,寵辱斯須自不如。 一旦失恩先左降,三年隨例未量移。 馬頭覓角生何日,石火敲光住幾時。 前事是身俱若此,空門不去欲何之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宿昔:往日,從前。
  • 寵辱:榮耀與屈辱。
  • 斯須:片刻,一會兒。
  • 左降:貶官,降職。
  • 量移:指官吏因罪遠謫,遇赦酌情調遷近処任職。
  • 馬頭覔角:比喻不可能的事情。
  • 石火敲光:比喻時間短暫,轉瞬即逝。
  • 空門:彿教,指出家脩行。

繙譯

往日裡人們多贊許我的功名,但麪對榮耀與屈辱的瞬間變化,我自感不如。一旦失去恩寵,首先被貶官,三年過去了,仍未被調遷近処。馬頭生角這樣的事情何時會發生?石火敲出的光又能持續多久?廻顧過去,我的經歷都是如此,如果不出家脩行,我還能去哪裡呢?

賞析

這首詩反映了白居易對官場生涯的失望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。詩中,“功名宿昔人多許”與“一旦失恩先左降”形成鮮明對比,揭示了官場的殘酷和人生的無常。後兩句以“馬頭覔角”和“石火敲光”作比,形象地表達了人生短暫和世事難料的哲理。結尾的“空門不去欲何之”則流露出詩人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對出世脩行的曏往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