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入峽有感

上有萬仞山,下有千丈水。 蒼蒼兩崖間,闊狹容一葦。 瞿唐呀直瀉,灩澦屹中峙。 未夜黑巖昏,無風白浪起。 大石如刀劍,小石如牙齒。 一步不可行,況千三百里。 苒蒻竹篾?,欹危楫師趾。 一跌無完舟,吾生繫於此。 常聞仗忠信,蠻貊可行矣。 自古漂沈人,豈盡非君子。 況吾時與命,蹇舛不足恃。 常恐不才身,復作無名死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萬仞(wàn rèn):形容山極高。
  • 千丈(qiān zhàng):形容水極深。
  • 蒼蒼(cāng cāng):形容山崖的顔色深沉。
  • 濶狹(kuò xiá):寬窄。
  • 一葦(yī wěi):一根蘆葦,比喻極小的空間。
  • 瞿唐(qú táng):地名,即瞿塘峽。
  • 呀直瀉(yā zhí xiè):形容水流直瀉而下。
  • 灧澦(yàn yù):地名,即灧澦堆,長江三峽中的險灘。
  • 屹中峙(yì zhōng zhì):形容地勢險峻,屹立不倒。
  • 黑巖(hēi yán):黑色的巖石。
  • 白浪(bái làng):白色的波浪。
  • 苒蒻(rǎn ruò):柔軟的樣子。
  • 竹篾(zhú miè):竹子劈成的薄片。
  • ?(dí):竹篾編織的器物。
  • 欹危(qī wēi):傾斜危險。
  • 楫師(jí shī):船夫。
  • 蹇舛(jiǎn chuǎn):命運不順,多舛。

繙譯

上方是高聳入雲的萬仞山峰,下方是深不見底的千丈深淵。 在蒼茫的兩崖之間,狹窄得僅能容納一根蘆葦。 瞿塘峽水流直瀉,灧澦堆屹立在江中。 未到夜晚,黑色的巖石已顯得昏暗,沒有風,白浪卻已洶湧而起。 大石如同刀劍般鋒利,小石則像牙齒般尖銳。 一步都難以行走,更何況是長達一千三百裡的路程。 柔軟的竹篾編織的器物,傾斜危險的船夫的腳趾。 一旦跌落,便沒有完整的舟船,我的生命就系於此。 常聽說依靠忠誠信義,即使在蠻荒之地也能行得通。 自古以來,漂泊沉淪的人,難道全都不是君子嗎? 何況我的時運和命運,多舛不順,不足依賴。 常常擔心自己這個不才之人,最終會無名地死去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初入峽時的驚險景象,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生動描寫,表達了他對旅途艱險的深刻感受。詩中,“萬仞山”、“千丈水”等誇張手法突出了峽穀的險峻,而“大石如刀劍,小石如牙齒”則進一步以比喻強化了行船的危險。最後,詩人通過對自身命運的感慨,透露出對未來的憂慮和對生命的珍眡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白居易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洞察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