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巖山

千古仙居物象饒,道成丹熟晝升霄。 巖前寶磬轉鬆韻,洞口靈池應海潮。 崖折百花遲日晚,鶴歸清夜唳聲遙。 登臨漸到希夷境,手拂行雲度石橋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仙居: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  • 物象:自然景物。
  • 道成丹熟:指修煉成仙,丹藥煉製成功。
  • 晝升霄:白天升入雲霄,指仙人飛昇。
  • 寶磬:珍貴的磬,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。
  • 鬆韻:松樹的聲音,常用來形容風聲或自然之音。
  • 靈池:神奇的池塘。
  • 應海潮:與海潮相應,形容池水與海潮同步漲落。
  • 崖折:山崖的曲折。
  • 百花遲日:百花在日落時分開放。
  • 唳聲遙:鶴鳴聲遙遠。
  • 希夷境:指極爲幽靜、超脫塵世的境界。
  • 手拂行雲:用手輕輕觸摸飄動的雲彩。
  • 度石橋:走過石橋。

翻譯

千古以來,這裏是神仙居住的美麗地方,自然景物豐富。修煉成仙的人,丹藥煉製成功後,在白天升入雲霄。岩石前的寶磬隨着松樹的聲音轉動,洞口的神奇池塘與海潮同步漲落。山崖曲折,百花在日落時分開放,夜晚鶴鳴聲遙遠。登臨此地,逐漸進入極爲幽靜、超脫塵世的境界,手輕輕觸摸飄動的雲彩,走過石橋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仙境般的山水景觀,通過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神話元素,展現了超凡脫俗的意境。詩中「道成丹熟晝升霄」一句,既表達了修仙成真的主題,又增添了神祕色彩。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,如「寶磬轉鬆韻」、「靈池應海潮」,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超然物外的氛圍。結尾的「登臨漸到希夷境,手拂行雲度石橋」更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夢幻般的境界,體現了詩人對理想仙境的嚮往和追求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

白居易,字樂天,晚年又號香山居士,河南新鄭(今鄭州新鄭)人,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,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。他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士、左贊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。白園(白居易墓)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。 ► 2963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