園中十首

梅實須五春,橘實須六秋。 人命須臾間,敢保數載謀。 鄰叟笑謂餘,君言亦何偷。 苟非勤封殖,白首見無由。 繁英媚雪下,美實隨霜收。 昔在包山麓,終日長夷猶。 既無買山資,曷不營故丘。 森森尋丈材,散佈林塘幽。 愛茲歲寒質,增我暘雨憂。 倘保黃髮期,會見蔭平疇。 叮嚀語稚子,籬落須綢繆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須臾(xū yú):極短的時間。
  • 封殖(fēng zhí):培育,栽培。
  • 曷不(hé bù):何不。
  • 暘雨(yáng yǔ):陽光和雨水,指天氣。
  • 黃發(huáng fà):指老年人。
  • 綢繆(chóu móu):緊密纏繞,比喻準備周到。

繙譯

梅樹需要五年才能結果,橘樹則需六年。人的生命在瞬間流逝,哪敢保証有幾年的謀劃。鄰居老人笑著對我說,你的話也太悲觀了。如果不勤奮地培育,到老也見不到成果。繁盛的花朵在雪中顯得嬌媚,美好的果實隨著霜降收獲。過去在包山的山腳下,整天悠閑自在。既然沒有買山的財力,何不在故土上經營。茂密的樹木高達數丈,分散在林間和池塘邊。喜愛這些嵗寒不凋的品質,增添了我對天氣的憂慮。如果能保有老年時光,將會看到它們爲田野帶來廕涼。我叮囑年幼的孩子,籬笆和圍牆要做好準備。

賞析

這首詩通過梅樹和橘樹的生長周期,對比人生的短暫和無常,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。詩中,“鄰叟”的樂觀態度與詩人的悲觀形成對比,反映了不同人對生命的態度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,表達了對堅靭不拔品質的贊美,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憂慮和對後代的期望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。

唐時升

唐時升

明蘇州府嘉定人,字叔達。受業歸有光,年未三十,棄舉子業,專意古學。後入都,值塞上用兵,料虛實勝負,無一爽者。家貧好施予,灌園藝蔬,蕭然自得,工詩文,與同裏婁堅、程嘉燧並稱練川三老。謝三賓合三人及李流芳詩文,刻爲《嘉定四先生集》。 ► 10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