寓懷十二首

亭亭孤松樹,託根徂徠顛。 高枝翳白日,曲幹臨回川。 女蘿蔚蒙籠,風雷岌相纏。 豈無明堂用,物性貴自然。 一爲匠石顧,斤斧成災患。 何如鄧林下,寂寞全天年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託根:紮根。
  • 徂徠(cú lái):山名,位於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南。
  • (yì):遮蔽。
  • 曲幹:彎曲的樹幹。
  • 回川:曲折的河流。
  • 女蘿:一種植物,常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生長。
  • 蒙籠:形容茂密。
  • (jí):危險的樣子。
  • 明堂: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,這裏比喻重要的用途。
  • 匠石:指技藝高超的石匠,這裏比喻能工巧匠。
  • 斤斧:斧頭,這裏指砍伐。
  • 災患:災難。
  • 鄧林:古代神話中的森林,這裏比喻隱居的地方。
  • 全天年:保全自然壽命。

翻譯

一棵孤傲的松樹,紮根在徂徠山的頂峯。 高高的枝條遮蔽了太陽,彎曲的樹幹俯瞰着曲折的河流。 女蘿茂密地攀附其上,風雷在其間危險地纏繞。 難道它沒有被用於明堂的價值嗎?但它的本性貴在自然。 一旦被技藝高超的匠人看中,斧頭的砍伐就會帶來災難。 不如在神話中的鄧林之下,寂寞地保全自己的自然壽命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棵孤鬆的自然狀態與被人類利用的對比,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本性的珍視和對人爲干預的憂慮。詩中,「託根徂徠顛」的孤鬆象徵着高潔與堅韌,而「女蘿」與「風雷」則增添了自然的神祕與危險。最後,作者通過對「明堂用」與「全天年」的對比,強調了保持自然本性的重要性,體現了對自然與生命的深刻思考。

胡應麟

明金華府蘭溪人,字元瑞,號少室山人,更號石羊生。萬曆間舉人,久不第。築室山中,購書四萬餘卷,記誦淹博,多所撰著。曾攜詩謁王世貞,爲世貞激賞。有《少室山房類稿》、《少室山房筆叢》、《詩藪》。 ► 403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