擬大明鐃歌曲十八首黃河清

攬羣雄,盜如蝟。大聖握符起淮汭,與神爲謀蓄鋒銳,提三尺劍驅海內。 驅海內,攬羣雄。真人出,天下同。四方六合鹹景從,如風從虎雲從龍。 汛掃大漠如飛蓬,扶桑曈曈朝日紅。驅海內,攬羣雄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:聚集,統領。
  • 盜如蝟:比喻盜賊衆多,像刺蝟的刺一樣密集。
  • 大聖:指英明的君主或領袖。
  • 握符:手持符節,象徵權威和統治。
  • 淮汭:淮河的彎曲處,這裏指代一個地方。
  • 神爲謀:與神明共同謀劃。
  • 鋒銳:鋒利的兵器,比喻軍隊的戰鬥力。
  • 提三尺劍:手持長劍,象徵武力。
  • 驅海內:征服全國。
  • 真人:指真正的君主。
  • 天下同:天下一致,指全國統一。
  • 四方六合:指四面八方,天地之間。
  • 鹹景從:都跟隨。
  • 如風從虎雲從龍:比喻英明的君主出現,天下英雄自然歸附。
  • 汛掃:清除,掃蕩。
  • 大漠:廣闊的沙漠。
  • 扶桑:古代神話中的東方神木,這裏指東方。
  • 曈曈:形容日光初升的樣子。
  • 朝日紅:早晨的太陽紅彤彤的。

翻譯

聚集了衆多英雄,盜賊如同刺蝟的刺一樣密集。英明的領袖手持符節,在淮河的彎曲處與神明共同謀劃,蓄積着鋒利的戰鬥力,手持三尺長劍征服全國。 征服全國,聚集了衆多英雄。真正的君主出現,天下一致,四面八方的英雄都跟隨他,就像風隨虎、雲隨龍一樣自然。 清除廣闊的沙漠,就像飛蓬一樣迅速,東方的天空在早晨的太陽照耀下紅彤彤的。征服全國,聚集了衆多英雄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英明領袖的崛起和征服天下的壯麗景象。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,展現了領袖的威嚴和力量,以及天下英雄歸附的壯觀場面。詩中「如風從虎雲從龍」一句,巧妙地運用了自然現象來比喻英雄的歸附,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。整首詩氣勢磅礴,語言簡練,表達了作者對英明領袖的讚美和對統一大業的嚮往。

胡應麟

明金華府蘭溪人,字元瑞,號少室山人,更號石羊生。萬曆間舉人,久不第。築室山中,購書四萬餘卷,記誦淹博,多所撰著。曾攜詩謁王世貞,爲世貞激賞。有《少室山房類稿》、《少室山房筆叢》、《詩藪》。 ► 403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