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夏西山諸佛剎效初盛體爲排律十首

寺古傳回向,園空認給孤。 飛軒臨廣莫,疊閣到虛無。 白玉中天甃,黃金大地鋪。 千僧翻般若,七佛證毗盧。 默坐超人境,高憑豁帝都。 東西凌泰華,南北控燕吳。 阿閦靈光現,婆娑聖教敷。 幽明窮六道,神鬼徹三途。 嶺欲騰丹鷲,碑疑下赤烏。 香林獅子伏,法駕象王扶。 淨業依蘭桂,空心會苾芻。 沈檀霏貝葉,茗荈浥雕胡。 板屋雙扉靜,繩牀一袖枯。 玄談披沆瀣,妙義發醍醐。 支遁神偏王,周顒興未孤。 無煩畏昏黑,絕頂上浮圖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結夏:佛教用語,指僧人在夏季進行的修行活動。
  • 西山:地名,可能指某地的西山。
  • 諸佛剎:指衆多佛寺。
  • 效初盛體:模仿初唐和盛唐時期的詩體風格。
  • 排律:一種詩體,通常由八句或更多句組成,每兩句押韻。
  • 迴向:佛教用語,指向衆生施予功德。
  • 給孤:指施捨給孤獨的人。
  • 飛軒:高大的樓閣。
  • 廣莫:廣闊無垠。
  • 虛無:空無一物。
  • 中天甃:指天空中的玉石鋪砌。
  • 般若:佛教用語,智慧之意。
  • 毗盧:佛教中的佛名,指毗盧遮那佛。
  • 阿閦(chù):佛教中的佛名,指不動佛。
  • 婆娑:佛教用語,指世界。
  • 六道:佛教中的六種輪迴狀態。
  • 三途:佛教中的三種苦難途徑。
  • 丹鷲:紅色的鷲鳥,象徵佛教的神聖。
  • 赤烏:傳說中的神鳥,象徵吉祥。
  • 香林:指佛寺周圍的樹林。
  • 法駕:指佛的座駕。
  • 淨業:佛教用語,指清淨的修行。
  • 空心:佛教用語,指心無雜念。
  • 沈檀:沉香和檀香,均爲香料。
  • 茗荈(míng chuǎn):茶和荈草,荈草是一種植物。
  • 雕胡:雕刻的葫蘆。
  • 板屋:用木板搭建的房屋。
  • 繩牀:用繩子編織的牀。
  • 沆瀣(hàng xiè):指清新的空氣。
  • 醍醐:佛教用語,指最高的智慧。
  • 支遁:東晉時期的高僧。
  • 周顒:東晉時期的文學家。
  • 浮圖:指佛塔。

翻譯

在古老的寺廟中,傳說中迴向衆生的行爲,園中的空曠見證了給孤獨者的施捨。 高大的樓閣臨近廣闊無垠,層層疊疊的閣樓似乎延伸至虛無之中。 天空中的玉石鋪砌,大地上的黃金鋪設。 千名僧人翻閱智慧之書,七位佛共同印證毗盧佛法。 靜默地坐着超越人間境界,高高地俯瞰着帝都。 東西方向超越泰山和華山,南北控制着燕地和吳地。 不動佛的靈光顯現,聖教在世界中展開。 探索幽明之間的六道輪迴,神鬼穿越三途苦難。 山嶺彷彿要騰飛的紅鷲,碑文疑似降下的吉祥赤烏。 香林中的獅子安詳,佛的座駕由象王扶持。 清淨的修行依託於蘭桂,心無雜念地領悟佛法。 沉香和檀香的香氣瀰漫在貝葉上,茶和荈草浸泡在雕刻的葫蘆中。 木板搭建的房屋靜謐,繩子編織的牀鋪簡樸。 玄妙的談論在清新的空氣中展開,妙義如同最高的智慧被揭示。 支遁的精神非常旺盛,周顒的興致未曾孤單。 無需畏懼黑暗,絕頂之上是佛塔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以西山諸佛剎爲背景,通過豐富的佛教意象和精緻的語言,展現了佛教文化的深邃與莊嚴。詩中運用了大量的佛教術語和典故,如「迴向」、「般若」、「毗盧」等,體現了作者深厚的佛教修養。同時,詩中的自然景觀與佛教元素相結合,如「飛軒臨廣莫」、「白玉中天甃」等,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宗教氛圍。整首詩結構嚴謹,語言典雅,表達了作者對佛教的虔誠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。

胡應麟

明金華府蘭溪人,字元瑞,號少室山人,更號石羊生。萬曆間舉人,久不第。築室山中,購書四萬餘卷,記誦淹博,多所撰著。曾攜詩謁王世貞,爲世貞激賞。有《少室山房類稿》、《少室山房筆叢》、《詩藪》。 ► 4032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