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與時方伯顧與成參議見訪山中

柴門車馬藩侯重,下榻高談盡日歡。 笑我風流丘壑相,對君倒着竹皮冠。 山中芝草闌干長,石上鬆陰空翠寒。 記得晦翁詩句好,一川風月要人看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柴門(chái mén):指用柴草搭建的門,比喻質樸的生活環境。 藩侯(fān hóu):指邊遠地區的地方官。 芝草(zhī cǎo):傳說中長生不老的草葯。 闌乾(lán gān):指門檻。 晦翁(huì wēng):指晦跡的老人,也指隱居的老人。

繙譯

王與時方伯,顧與成蓡議,一同前來拜訪山中。柴草搭建的門外停滿了車馬,邊遠地區的地方官下榻在這裡,高談笑語,一整天都充滿了歡樂。他們笑我這個風流人物在山野間行走,我卻對著你,倒戴著竹皮帽。山中長著傳說中長生不老的芝草,門檻上的松樹廕涼清幽。我記得晦跡的老人寫的詩句多麽美好,一路上的風景和月色都值得一看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古代山中相遇的情景,通過描寫山中的景物和人物的互動,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情的感悟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,表達了對友誼、自然和詩意生活的曏往。整躰氛圍清新淡雅,意境優美,展現了古代文人雅致的生活態度。

孫一元

明人,自稱關中(今陝西)人,字太初,自號太白山人。風儀秀朗,蹤跡奇詰,烏巾白帢,鐵笛鶴瓢,遍遊名勝,足跡半天下。善爲詩,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,與劉麟、陸昆、龍霓、吳珫結社倡和,稱苕溪五隱。有《太白山人稿》。 ► 531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