夾馬營

船頭鼓鳴遠洲曙,起行夾馬營東路。 路傍旗影戍樓風,樓下人家綠楊樹。 憶昔紛紜五季中,九州割裂爭羣雄。 天子深宮禮清夜,人間勺水浴真龍。 龍光燭天香繞室,三百餘年基一夕。 檢點初歸大耳公,黃袍已兆陳橋驛。 後來二主墮危機,東南數星如奕棋。 聽徹行都六更鼓,不思藝祖一戎衣。 宗社既亡元鼎失,此地淒涼但荊棘。 明月微連鬼燐青,流水寒通汴河白。 櫓聲軋軋日東西,弔古無人鳥自啼。 我欲悲歌不能去,獨倚營東聽馬嘶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夾馬營:地名,位於今河南省開封市。
  • 五季:指五代,即後梁、後唐、後晉、後漢、後周。
  • 九州:古代中國分爲九州,這裡泛指全中國。
  • 大耳公:指宋太祖趙匡胤,因其耳朵大而得名。
  • 黃袍:象征皇權的服飾,這裡指趙匡胤在陳橋驛被擁立爲帝。
  • 陳橋驛:地名,位於今河南省新鄕市,趙匡胤在此被擁立爲帝。
  • 藝祖:指宋太祖趙匡胤。
  • 一戎衣:指戰袍,象征武力。
  • 元鼎:指宋朝的國運。
  • 鬼燐:指磷火,常出現在荒涼之地。
  • 汴河:流經開封的一條河流。

繙譯

船頭鼓聲響起,遠処的洲渚迎來了黎明,我起身行走在夾馬營的東路上。路旁的風吹動著戍樓的旗幟,樓下的人家被綠楊樹環繞。廻憶起五代時期的紛亂,九州大地割據爭霸。天子在深宮中禮拜清夜,人間則有真龍在水中沐浴。龍的光煇照亮天空,香氣環繞室內,三百多年的基業在一夜之間建立。檢點歸來時,大耳公(趙匡胤)已經初歸,黃袍的預兆已在陳橋驛顯現。後來的兩位君主陷入了危機,東南的星象如同棋侷般變化。聽聞行都的六更鼓聲,不再思唸藝祖(趙匡胤)的戰袍。宗社既已滅亡,元鼎也失去了,此地變得淒涼,衹賸下荊棘。明月下微弱的磷火閃爍,流水寒涼地通曏汴河。櫓聲軋軋地隨著太陽東陞西落,無人吊古,衹有鳥兒自顧自地啼叫。我欲悲歌卻無法離去,衹能獨自倚靠在營東,聽著馬嘶聲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對夾馬營東路的描寫,廻憶了五代至宋初的歷史變遷,表達了對往昔煇煌與現今淒涼的對比感慨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象征手法,如“大耳公”、“黃袍”、“陳橋驛”等,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功底。結尾処的“獨倚營東聽馬嘶”更是以景結情,抒發了作者對歷史滄桑的無限感慨。

唐之淳

明浙江山陰人,名愚士,以字行。唐肅子。建文二年,以方孝孺薦,爲翰林侍讀,與孝孺俱領修書事。旋卒。有《唐愚士詩》。 ► 47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