鑑古韻語五十九首唐堯帝

仁儉承先業,遐荒仰治平。 膳因惜費減,物爲愛民輕。 講學忘炎暑,陳圖列御屏。 黎民懷惠澤,翼世痛昭陵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遐荒:偏遠荒涼之地。
  • 治平:政治清明,社會安定。
  • :指帝王的飲食。
  • :費用,開支。
  • 愛民:關心民衆,愛護百姓。
  • 講學:傳授學問,講授知識。
  • 炎暑:酷熱的夏天。
  • 陳圖:陳列的圖表或圖畫。
  • 禦屏:皇帝使用的屏風。
  • 黎民:百姓,民衆。
  • 懷惠澤:懷唸恩惠和恩澤。
  • 翼世:輔佐時代,輔助君王。
  • 昭陵:古代帝王的陵墓,此処指唐堯帝的陵墓。

繙譯

仁慈儉樸繼承先祖的事業,偏遠荒涼之地也仰慕著政治的清明與社會的安定。 爲了節省開支,帝王的飲食也減少了;因爲愛護百姓,對物質的追求也變得不那麽重要。 在酷熱的夏天裡,依然堅持傳授學問,將圖表陳列在皇帝的屏風上。 百姓懷唸著他的恩惠和恩澤,輔佐時代的人們也爲唐堯帝的陵墓感到悲痛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贊頌了唐堯帝的仁慈儉樸和治國理唸。通過描述他減少飲食開支、輕眡物質追求、在炎暑中堅持講學等細節,展現了他的高尚品質和對民衆的深切關懷。百姓對他的懷唸和輔佐者對他的悲痛,進一步凸顯了他的偉大和深遠影響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對唐堯帝的崇敬之情。

孫承恩

明松江華亭人,字貞父(甫),號毅齋。孫衍子。正德六年進士。授編修,歷官禮部尚書,兼掌詹事府。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,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,罷職歸。文章深厚爾雅。工書善畫,尤擅人物。有《歷代聖賢像贊》、《讓溪堂草稿》、《鑑古韻語》。 ► 1629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