鑑古韻語五十九首唐堯帝

罪已消天變,仁民隱至情。 厚倫施義粟,勤學購遺經。 節爲山林重,功於宦寺輕。 不慚稱令主,恭儉更仁明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唐堯帝:古代傳說中的中國帝王,被認爲是中國古代的賢明君主之一。
  • 厚倫(lún):指待人厚道,有仁愛之心。
  • 施義(yì):施行公正正義。
  • (sù):古代一種穀物,泛指糧食。
  • 遺經(yí jīng):傳世下來的經書,泛指古代的經典書籍。
  • :指品德高尚,有節操。
  • 宦寺(huàn sì):指官府、寺廟。
  • 不慚(cán):不羞愧。
  • 令主:指有德行高尚的主人。
  • 恭儉(jiǎn):恭敬而節儉。
  • 仁明:仁愛而明智。

翻譯

審視古今言語五十九首,唐堯帝已消除罪孽,仁民心中隱藏着至情。他待人厚道,施行公正正義,勤奮學習,購買傳世下來的經典書籍。他的品德在山林中顯得更加重要,而在官府、寺廟中的功績卻顯得較爲輕微。他不以自己爲令主而自豪,更加恭敬而節儉,仁愛而明智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唐堯帝的高尚品德和仁愛之心。他以厚道、公正、勤奮和謙遜的態度治理國家,將仁愛之心融入施政之中,展現出一位賢明君主的風範。通過這首詩,作者表達了對唐堯帝的敬佩和讚美,也傳達了對高尚品德的嚮往和追求。

孫承恩

明松江華亭人,字貞父(甫),號毅齋。孫衍子。正德六年進士。授編修,歷官禮部尚書,兼掌詹事府。嘉靖三十二年齋宮設醮,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,罷職歸。文章深厚爾雅。工書善畫,尤擅人物。有《歷代聖賢像贊》、《讓溪堂草稿》、《鑑古韻語》。 ► 1629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