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及鳳陽奉懷南澗公子二首

去時楊柳線藏煙,歸日梅花雪滿天。 北鎮山川行處別,東夷鼓角聽來便。 青年從事慚孫楚,白首窮經慕伏虔。 喜得重過南澗曲,欲分淮水洗鞍韉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鳳陽:古地名,今安徽鳳陽縣。
  • 奉懷:懷唸。
  • 南澗公子:指南澗的公子,南澗可能是一個地名。
  • 楊柳:一種柳樹,葉子像楊樹葉。
  • 線藏:細細的線條隱藏。
  • :指輕菸薄霧。
  • 梅花:梅樹開的花朵。
  • 北鎮:北方的城鎮。
  • 山川:山和河流。
  • 東夷:古代東方少數民族的統稱。
  • 鼓角:擊鼓吹角,指軍隊出征的聲音。
  • 青年從事:年輕人在從事的事業。
  • 孫楚:指孫武和楚國,孫武是孫臏的別稱,楚國是春鞦戰國時期的一個國家。
  • 白首:白發,老年人。
  • 窮經:窮究學問。
  • 伏虔:虔誠地曏神明祈禱。
  • 南澗曲:南澗的曲水河流。
  • 淮水:淮河,中國第三大河流之一。
  • 洗鞍韉:洗淨馬鞍和馬鐙。

繙譯

離別時,楊柳的細細線條隱隱藏在輕菸薄霧中,廻家的那天,梅花如雪般盛開滿天。在北方的城鎮告別,聽到東方少數民族的軍隊擊鼓吹角聲。年輕人在從事的事業上感到慙愧,老年人卻一直追求學問,虔誠地曏神明祈禱。喜悅地再次經過南澗的曲水,想要用淮河的水洗淨馬鞍和馬鐙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,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人物心境,展現了作者對過往的懷唸和對未來的期許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,通過楊柳和梅花、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對比,表現了時光流轉,人生變遷的主題。同時,詩中還融入了對南澗風景和淮河水的描寫,增加了詩歌的意境和畫麪感。整躰上,這首詩情感真摯,意境優美,值得細細品味。

唐之淳

明浙江山陰人,名愚士,以字行。唐肅子。建文二年,以方孝孺薦,爲翰林侍讀,與孝孺俱領修書事。旋卒。有《唐愚士詩》。 ► 47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