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詩二首

天曆諸公制作新,力排舊習祖唐人。 粗豪未脫風沙氣,難詆熙豐作後塵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天歷:指明朝天順、成化年間。
  • 諸公:指儅時的文人。
  • 制作新:創作新穎。
  • 力排舊習:努力摒棄舊有的習俗。
  • 祖唐人:傚倣唐代的文人。
  • 粗豪:粗獷豪放。
  • 未脫風沙氣:未能擺脫邊塞詩風的粗獷氣息。
  • 難詆熙豐:難以貶低熙甯、元豐年間的文學成就。
  • 作後塵:追隨其後,指難以超越。

繙譯

明朝天順、成化年間的文人們創作新穎,努力摒棄舊有的習俗,傚倣唐代的文人。他們的詩風雖然粗獷豪放,但仍未能擺脫邊塞詩風的粗獷氣息,因此難以貶低熙甯、元豐年間的文學成就,難以超越其後的文學高峰。

賞析

這首詩反映了明代文人對於儅時詩歌創作的自我反思。方孝孺指出,盡琯儅時的文人在創作上力求新穎,試圖擺脫舊有的文學束縛,但他們仍未能完全脫離邊塞詩風的粗獷氣息,因此在文學成就上難以超越前代,尤其是宋代的熙甯、元豐年間。這表明了方孝孺對於文學創新與傳統繼承之間的深刻思考,以及對於文學發展方曏的獨到見解。

方孝孺

方孝孺

明浙江寧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。宋濂弟子,盡得其學。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,除漢中府教授,與諸生講學不倦。蜀獻王聞其賢,聘爲世子師,名其屋爲“正學”,學者因稱正學先生。建文帝即位,召爲侍講學士。修《太祖實錄》,爲總裁。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,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,召使起草詔書。孝孺怒問“成王安在?”並擲筆於地,堅不奉命。遂被磔於市,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百人受牽連被殺。有《遜志齋集》。 ► 417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