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書懷荅朱可大廷平二首

海水天風莫重論,吾曹交誼向來敦。 馮驩長鋏應猶在,範叔綈袍故自溫。 千里人歸孟諸野,十年客散信陵門。 閒心已絕諸緣累,獨有平生未報恩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馮驩長鋏(féng huān cháng jiá):馮驩,戰國時期齊國大夫,以忠誠著稱;長鋏,指長劍,這裏比喻忠誠。
  • 範叔綈袍(fàn shū tí páo):範叔,即范雎,戰國時期秦國名相;綈袍,一種質地厚實的絲織品,這裏指范雎的恩惠。
  • 孟諸野(mèng zhū yě):孟諸,古代地名,這裏指遠方。
  • 信陵門(xìn líng mén):信陵君的門第,信陵君是戰國時期魏國的貴族,以禮賢下士著稱。

翻譯

在山中書寫情懷,迴應朱可大廷平的二首詩。

海浪與天風無需多言,我們之間的友誼向來深厚。 馮驩的忠誠長劍應該還在,範叔的恩惠依舊溫暖人心。 千里之外的人歸於孟諸的荒野,十年間客人散去信陵的門庭。 閒暇之心已斷絕了種種牽絆,唯有平生未報的恩情難忘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深厚友誼的珍視和對未報恩情的感慨。詩中通過「馮驩長鋏」和「範叔綈袍」的典故,強調了忠誠與恩惠的重要性。後兩句則通過「孟諸野」和「信陵門」的對比,展現了時光流轉、人事變遷的哀愁。最後一句「獨有平生未報恩」,深刻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愧疚與不捨,體現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友情的執着追求。

于慎行

明山東東阿人,字可遠,更字無垢。於慎思弟。隆慶二年進士。萬曆初歷修撰、日講官,以論張居正“奪情”,觸其怒。以疾歸。居正死後復起。時居正家被抄沒,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。累遷禮部尚書。明習典制,諸大禮多所裁定。以請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餘年。萬曆三十五年,廷推閣臣,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,入參機務,以病不能任職。旋卒,諡文定。學問貫穿百家,通曉掌故。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館詩文集》。 ► 13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