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邢子願侍御過訪邀登虎窟山洞遇雨和韻

春盡無登眺,留山待客來。 殘花巖際落,野席雨邊開。 霧合峯陰樹,雲飛洞口臺。 醉忘歸路遠,昏夜踏泥回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三月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暮春:春末,農曆三月。
  • 邢子願:人名,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。
  • 侍御:古代官職名,御史的別稱。
  • 虎窟山:山名,具體位置不詳。
  • 巖際:岩石邊緣。
  • 野席:野外的席子,這裏指在野外鋪開的席子。
  • 霧合:霧氣聚集。
  • 峯陰:山峯的背陰面。
  • 洞口臺:洞口前的平臺。
  • 歸路:回家的路。
  • 昏夜:夜晚。

翻譯

春末時節不再適宜登山遠眺,但我特意留下山景等待客人來訪。 岩石邊緣的殘花隨風飄落,野外的席子在雨中展開。 霧氣聚集遮住了山峯的背陰面,雲朵飄飛在洞口前的平臺上。 醉意中忘記了回家的路有多遠,在昏暗的夜晚踏着泥濘返回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末時節與友人邢子願一同遊覽虎窟山的情景。詩中,「殘花巖際落,野席雨邊開」生動地表現了山中春景的凋零與自然的野趣。後兩句「霧合峯陰樹,雲飛洞口臺」則通過霧氣和雲朵的描繪,增添了山中的神祕與變幻。結尾的「醉忘歸路遠,昏夜踏泥回」則表達了與友人歡聚後的愜意與歸途的艱辛,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與友情的珍視。

于慎行

明山東東阿人,字可遠,更字無垢。於慎思弟。隆慶二年進士。萬曆初歷修撰、日講官,以論張居正“奪情”,觸其怒。以疾歸。居正死後復起。時居正家被抄沒,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。累遷禮部尚書。明習典制,諸大禮多所裁定。以請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餘年。萬曆三十五年,廷推閣臣,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,入參機務,以病不能任職。旋卒,諡文定。學問貫穿百家,通曉掌故。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館詩文集》。 ► 13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