杯槃舞歌

吹鸞簫,考鼉鼓,四座停酌看槃舞。 七槃宛轉一匕舉,左翻右覆勢如取。 九日落天星作雨,晦明滅沒不可睹。 觀者疊跡色怖沮,跳丸弄劍安足數。 夜長酒多弦管清,收槃按節作緩聲。 月高露下天宇平,向來巧拙虛無形。
拼音 分享图 朗读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杯槃舞:古代一種舞蹈,舞者手持杯盤,邊舞邊唱。
  • 吹鸞簫:吹奏鸞鳥形狀的簫,鸞簫指形狀像鸞鳥的簫。
  • 考鼉鼓:敲打鼉鼓,鼉(tuó)鼓是一種古代的鼓。
  • 七槃:指七隻盤子,這裏指舞者手中的盤子。
  • 一匕舉:匕(bǐ),古代的一種食具,這裏指舞者用匕首或類似的器具舉起盤子。
  • 九日落天星作雨:形容舞蹈動作迅速,如同九天之上的星辰落下如雨。
  • 晦明滅沒:晦(huì),昏暗;明,明亮;滅沒,消失。這裏形容舞蹈動作變化多端,時隱時現。
  • 怖沮:恐懼而沮喪。
  • 跳丸弄劍:古代雜技的一種,跳丸指拋接小球,弄劍指舞劍。
  • 安足數:哪裏值得一提。
  • 收槃按節:收起盤子,按照節奏。
  • 天宇平:天空平靜。
  • 向來巧拙:一直以來,技巧與笨拙。
  • 虛無形:虛幻無形。

翻譯

吹奏着鸞鳥形狀的簫,敲打着古老的鼉鼓,四座的賓客停止飲酒,專注地觀看杯槃舞。舞者手中七隻盤子宛轉翻飛,一隻匕首高高舉起,左右翻轉,動作如同在捕捉什麼。舞蹈動作迅速,彷彿九天之上的星辰落下如雨,時明時暗,變化莫測,難以看清。觀衆們紛紛退後,面露恐懼,這樣的舞蹈,跳丸弄劍的雜技又怎能相比。夜深了,酒意正濃,弦管之聲清脆,舞者收起盤子,按照節奏緩緩舞動。月亮高掛,露水落下,天空平靜,剛纔的技巧與笨拙都變得虛幻無形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場古代杯槃舞的精彩表演,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,展現了舞蹈的動態美和神祕感。詩中「七槃宛轉一匕舉」等句,巧妙地捕捉了舞者動作的靈動與技巧,而「九日落天星作雨」則以誇張的手法,形容了舞蹈的快速與變化。結尾處的「收槃按節作緩聲」和「向來巧拙虛無形」則表達了舞蹈結束後,一切技巧與表演都歸於平靜,留下的是一種超脫的美感。整首詩節奏明快,意境深遠,展現了明代詩歌的藝術魅力。

于慎行

明山東東阿人,字可遠,更字無垢。於慎思弟。隆慶二年進士。萬曆初歷修撰、日講官,以論張居正“奪情”,觸其怒。以疾歸。居正死後復起。時居正家被抄沒,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。累遷禮部尚書。明習典制,諸大禮多所裁定。以請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餘年。萬曆三十五年,廷推閣臣,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,入參機務,以病不能任職。旋卒,諡文定。學問貫穿百家,通曉掌故。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館詩文集》。 ► 13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