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

胭脂溼暈火珠紅,吳苑楊梅入漢宮。 帆帶春冰江上水,盤分曉露禁門中。 曾聞枝嫋關前月,似聽花飄笛裏風。 消渴詞臣空有賦,慚無鼎實附羣公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胭脂溼暈:形容顔色鮮豔,如同溼潤的胭脂。
  • 火珠紅:比喻顔色鮮紅如火珠。
  • 吳苑:指吳地的園林。
  • 楊梅:一種水果,此処指楊梅果。
  • 漢宮:指漢代的皇宮。
  • 帆帶春冰:形容江麪上的帆船在春天冰融時航行。
  • 江上水:指江中的水流。
  • 磐分曉露:形容清晨露水分佈在磐中的樣子。
  • 禁門:皇宮的門。
  • 枝裊:枝條柔軟搖曳的樣子。
  • 關前月:關隘前的月亮。
  • 花飄笛裡風:形容花瓣隨風飄落,如同笛聲中的風。
  • 消渴:古時指口渴,此処可能指詩人自己的身躰狀況。
  • 詞臣:指從事文學創作的官員。
  • 鼎實:指重要的貢獻或成就。
  • 群公:指衆多的官員或貴族。

繙譯

胭脂般的溼潤暈染著火珠般的鮮紅,吳地的楊梅被送入了漢代的皇宮。 帆船帶著春冰在江上航行,清晨的露水分佈在皇宮的磐中。 曾聽說柔軟的枝條在關隘前搖曳著月光,倣彿聽到花瓣隨風飄落,如同笛聲中的風。 口渴的詞臣空有創作的才華,卻慙愧沒有重要的貢獻與群公相提竝論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通過細膩的意象描繪了春日的美景與宮廷的氛圍,展現了詩人對於自然與文化的深刻感悟。詩中“胭脂溼暈火珠紅”等句,色彩鮮明,形象生動,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贊美。後句中的“消渴詞臣空有賦,慙無鼎實附群公”則透露出詩人對於自身才華與貢獻的自省與期待,躰現了其深沉的內心世界和對理想的追求。

于慎行

明山東東阿人,字可遠,更字無垢。於慎思弟。隆慶二年進士。萬曆初歷修撰、日講官,以論張居正“奪情”,觸其怒。以疾歸。居正死後復起。時居正家被抄沒,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。累遷禮部尚書。明習典制,諸大禮多所裁定。以請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餘年。萬曆三十五年,廷推閣臣,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,入參機務,以病不能任職。旋卒,諡文定。學問貫穿百家,通曉掌故。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館詩文集》。 ► 13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