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賜四十首丙子二月初與經筵進講紀述

十載編摩帝典成,神功四紀勒昇平。 瑤書此日陳丹陛,石室從今祕赤城。 賜服總分新綺繡,陪班猶見舊公卿。 漢家枉續周南史,欲藉藏山作世程。
拼音

所属合集

#八月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十載:十年。
  • 編摩:編纂整理。
  • 帝典:帝王的典籍,這裏指皇帝的著作或講義。
  • 神功:指皇帝的功績。
  • 四紀:古代以十二年爲一紀,四紀即四十八年。
  • :刻。
  • 昇平:太平盛世。
  • 瑤書:指珍貴的書籍或文獻。
  • 丹陛:紅色的臺階,指皇宮中的臺階。
  • 石室:指藏書的地方。
  • 赤城:傳說中的仙境,這裏比喻皇宮或皇家藏書之地。
  • 賜服:皇帝賜予的服飾。
  • 綺繡:華麗的繡品。
  • 陪班:陪同上朝。
  • 公卿:古代的高級官員。
  • 周南史:指周朝的歷史記載。
  • 藏山:指收藏珍貴文獻的地方。
  • 世程:世代遵循的規範或準則。

翻譯

十年編纂皇帝的典籍終於完成,皇帝的偉大功績刻錄了四十八年的太平盛世。今天,珍貴的文獻陳列在皇宮的紅色臺階上,而藏書的地方則變得更加神祕。皇帝賜予的華麗服飾分別分發,陪同上朝的仍是那些舊日的高級官員。漢朝雖然續寫了周朝的歷史,但仍希望依靠收藏的文獻作爲世代遵循的規範。

賞析

這首詩描述了詩人于慎行在丙子年二月初參與經筵進講時的感慨。詩中,「十載編摩帝典成」一句,既表達了對皇帝典籍編纂完成的喜悅,也暗含了對皇帝功績的讚頌。後文通過對「瑤書」、「石室」、「賜服」等意象的描繪,展現了皇宮的莊嚴與神祕,以及皇帝對臣子的恩賜。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歷史傳承的重視,以及對未來世代的期望。整首詩語言莊重,意境深遠,體現了詩人對皇權的尊崇和對文化傳承的重視。

于慎行

明山東東阿人,字可遠,更字無垢。於慎思弟。隆慶二年進士。萬曆初歷修撰、日講官,以論張居正“奪情”,觸其怒。以疾歸。居正死後復起。時居正家被抄沒,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。累遷禮部尚書。明習典制,諸大禮多所裁定。以請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餘年。萬曆三十五年,廷推閣臣,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,入參機務,以病不能任職。旋卒,諡文定。學問貫穿百家,通曉掌故。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館詩文集》。 ► 13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