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合集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註釋
- 負扆(fù yǐ):指皇帝。
- 春朝繡幘(chūn cháo xiù zé):春天的朝會,繡幘指華麗的頭巾。
- 龍樓:指皇宮。
- 玉座垂旒(yù zuò chuí liú):皇帝的寶座,垂旒指皇帝冠冕上的玉串。
- 九廟:指皇家宗廟。
- 兩階環佩:指朝臣的服飾。
- 青蒲(qīng pú):指草蓆,這裏指朝堂。
- 上闌(shàng lán):指宮廷中的高臺。
翻譯
皇帝近年來國家安定,春天的朝會上開始戴上華麗的頭巾。皇宮在曙光中顯得莊嚴,皇帝的面容在玉座上顯得寬厚。皇家宗廟的神靈應該已經感到安慰,朝臣們的環佩聲不絕於耳,充滿了歡愉。作爲近臣有幸在朝堂上發言,珍貴的賞賜還將會從宮廷高臺傳出。
賞析
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春朝的盛況,通過「負扆」、「龍樓」、「玉座」等詞彙展現了皇權的莊嚴與神聖。詩中「九廟神靈應已慰」一句,表達了對國家安定、皇室昌盛的祝願。末句「珍賜還看出上闌」則體現了作爲臣子的榮耀與期待。整體上,詩歌語言典雅,意境宏大,反映了當時朝廷的繁榮景象和臣子的忠誠心態。
于慎行
明山東東阿人,字可遠,更字無垢。於慎思弟。隆慶二年進士。萬曆初歷修撰、日講官,以論張居正“奪情”,觸其怒。以疾歸。居正死後復起。時居正家被抄沒,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。累遷禮部尚書。明習典制,諸大禮多所裁定。以請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餘年。萬曆三十五年,廷推閣臣,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,入參機務,以病不能任職。旋卒,諡文定。學問貫穿百家,通曉掌故。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館詩文集》。
► 13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