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州留別沈平之

· 于謙
秉燭連牀坐夜分,漏聲和月度轅門。 重論幼稚多堪笑,細數交遊半不存。 最好知心成白首,可能醒眼對金樽。 明朝又是梁園別,兩地相思勞夢魂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秉燭:手持蠟燭。
  • 連牀:牀鋪相連,形容親密。
  • 夜分:夜半。
  • 轅門:古代軍營的門。
  • 重論:再次談論。
  • 幼稚:年幼無知。
  • 交遊:交往的朋友。
  • 白首:白髮,指老年。
  • 金樽:金制的酒杯,泛指精美的酒杯。
  • 梁園:地名,此處指分別的地點。
  • 夢魂:夢中的靈魂,指思念之情。

翻譯

我們手持蠟燭,牀鋪相連,坐到夜半時分,聽着漏聲和月光一同穿過軍營的門。再次談論起年幼無知時的趣事,覺得十分可笑;細細數來,交往的朋友大半已經不在人世。最美好的事情是,知己相伴到老;可能的話,清醒地面對美酒。明天又要在梁園分別,兩地相思,讓我們的夢魂都感到勞頓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好友沈平之深夜長談的情景,回憶往事,感慨時光流逝與友人的離散。詩中「秉燭連牀坐夜分」一句,以具象的場景傳達出深厚的情誼與不捨。後句通過對過往幼稚行爲的回憶和對交遊半數不存的哀嘆,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感慨。末句「兩地相思勞夢魂」則抒發了分別後的深切思念,整首詩情感真摯,意境深遠。

于謙

于謙

于謙,字廷益,號節庵。漢族,明朝名臣、民族英雄,祖籍考城(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),浙江杭州府錢塘縣(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)人。 ► 438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