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荅常心吾中丞寄問二首

何地容高隱,江樓萬竹青。 曉猿諳報客,夜鶴解聽經。 天迥懸卿月,山深閱歲星。 會傳宣室召,莫勒草堂銘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註釋

  • (ān):熟悉。
  • 懸卿月:比喻高官顯貴。
  • 宣室:古代帝王召見大臣的地方。
  • 草堂銘:指隱居者的生活記錄或自述。

翻譯

何處可以容我隱居?江邊的樓閣被萬竿青竹環繞。 清晨的猿猴熟悉了報客的職責,夜晚的鶴兒懂得聆聽經文。 天空高遠,彷彿懸掛着卿相的明月,山谷深邃,見證了歲月的流轉。 人們傳說着宣室將會召見我,但我不想刻下草堂的銘文。

賞析

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於隱居生活的嚮往與對官場生涯的淡漠。詩中,「江樓萬竹青」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美麗的隱居環境,而「曉猿諳報客,夜鶴解聽經」則通過寓言的方式,展現了隱居生活的寧靜與超脫。後兩句「天迥懸卿月,山深閱歲星」以天象喻人事,暗示了詩人雖有高官顯貴的可能,卻更願在深山中靜觀歲月變遷。結尾的「會傳宣室召,莫勒草堂銘」則明確表達了詩人對於隱居生活的執着與對官場生涯的拒絕。整首詩語言凝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選擇的深刻思考。

于慎行

明山東東阿人,字可遠,更字無垢。於慎思弟。隆慶二年進士。萬曆初歷修撰、日講官,以論張居正“奪情”,觸其怒。以疾歸。居正死後復起。時居正家被抄沒,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。累遷禮部尚書。明習典制,諸大禮多所裁定。以請神宗早立太子,去官家居十餘年。萬曆三十五年,廷推閣臣,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,入參機務,以病不能任職。旋卒,諡文定。學問貫穿百家,通曉掌故。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。有《谷城山館詩文集》。 ► 1370篇诗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