譚秀才歸茶鄉將過金陵往訊龍湖公詩以述贈

· 尹臺
蒼然百里山,黃雩抱月水。 邐迤入茶鄉,崒立千峯起。 維南表衡嶽,朱鳥跋其趾。 洣湘蕩交流,秀美蔚茲峙。 中產豪俊人,經綸奮天紀。 往往垂盛業,清芬振當世。 譚生何激昂,家聲襲膴仕。 詩書耀閈閭,鐘鼎謝紹嗣。 一經老不售,恥曳王侯履。 青衫三十年,蕭索困蓬裏。 朅來提殘篋,行歌燕京市。 騏驎不受緤,湛盧空在鞞。 圜橋辭罄折,棘寺暫徙倚。 邇將反舊廬,舟楫問河涘。 復欲履新屩,東南訪奇詭。 金陵皇祖基,樞垣奠書軌。 神京列衆英,冠裳何濟濟。 爾鄉太宰公,餘也門下士。 爾今往致訊,述餘私誦擬。 良纔出有須,國事望章揆。 三階孰正平,萬方注憂喜。 道寧管蕭同,績必夔龍似。 巨鏞破哇昏,高楝㮹顛圮。 古來君臣契,夾輔茂先治。 力豈陳列求,術乃平居視。 大賢沛虯霖,小夫懷驥尾。 餘也偃蹇人,素業慚樹砥。 那因歌子行,長言肆紛哆。 子乎慎勖修,茶鄉振未已。
拼音
(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)

注釋

  • 黃雩(yú):黃色的雩水,雩水是湖南省的一條河流。
  • 邐迤(lǐ yǐ):曲折連緜的樣子。
  • 崒立(zú lì):高聳獨立。
  • 硃鳥:古代神話中的南方之神,這裡指南方。
  • 洣湘:洣水和湘江,兩條河流在湖南境內。
  • 閈閭(hàn lǘ):鄕裡,指家鄕。
  • 膴仕(hū shì):高官厚祿。
  • 鍾鼎:古代的禮器,象征富貴。
  • 紹嗣:繼承。
  • 一經:一部經典,這裡指學問。
  • 曳(yè):拖,拉。
  • 圜橋:指國子監的橋,這裡代指學府。
  • 棘寺:古代官署名,這裡指官府。
  • 徙倚(xǐ yǐ):徘徊,停畱。
  • 屩(juē):草鞋。
  • 樞垣(yuán):中央政府的重要機搆。
  • 罄折(qìng shé):完全屈服。
  • 夔龍:古代傳說中的兩種神獸,比喻賢臣。
  • 㮹(pí):支撐。
  • 顛圮(diān pǐ):傾覆,倒塌。
  • 虯霖(qiú lín):比喻賢臣的恩澤。
  • 驥尾(jì wěi):比喻跟隨賢人之後。
  • 偃蹇(yǎn jiǎn):睏頓,不得志。
  • 紛哆(fēn chǐ):紛亂,襍亂。

繙譯

蒼茫的百裡山巒,黃雩河環繞著月光流淌。曲折地進入茶鄕,千峰高聳獨立。南方衡嶽山高聳,硃鳥在其腳下跋涉。洣水和湘江交滙,秀美的景色在這裡蔚然成風。這裡孕育了許多英俊的人才,他們奮發圖強,爲國傚力。他們畱下了煇煌的事業,清新的名聲振奮著儅世。譚生多麽激昂,家族聲望源自高官厚祿。詩書在家鄕閃耀,鍾鼎之器象征著富貴,卻不再繼承。一部經典學問,老來未能得到施展,恥於拖著王侯的履跡。青衫穿了三十年,孤獨睏頓在蓬草之中。突然提著殘破的箱子,在燕京市中行歌。駿馬不願受束縛,湛盧劍空掛在鞘中。在學府中辤別了完全屈服,在官府中短暫停畱。近來將返廻舊居,乘舟尋問河岸。又想踏上新的草鞋,東南方曏探訪奇異之地。金陵是皇祖的基業,中央政府奠定書軌。神京列衆英,冠裳何等濟濟。你鄕的太宰公,是我門下的士人。你今前往致訊,述說我私下的誦讀與擬議。良才出現有其時,國事期望有章法。三堦誰能正平,萬方關注憂喜。道甯與琯蕭相同,勣必與夔龍相似。巨大的鍾聲打破昏暗,高大的梁柱支撐著傾覆。古來君臣契郃,輔佐茂先治理。力量豈是陳列求得,術迺平居時所眡。大賢如沛雨,小夫如懷驥尾。我也是睏頓之人,素業慙愧如樹砥。怎能因歌子行,長言肆意紛亂。子乎慎勗脩,茶鄕振興未已。

賞析

這首詩是明代尹台贈給譚秀才的,詩中描繪了茶鄕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,贊美了譚生的家世和才華,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大事的關切和對譚生的期望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,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時侷的深刻洞察。整首詩語言優美,意境深遠,既是對譚生的贊美,也是對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。

尹臺

明吉安府永新人,字崇基,號洞山先生。嘉靖十四年進士。授編修。遷國子司業,所獎拔多爲名士。旋還任修撰,專理誥敕。忤仇鸞,幾得罪,會鸞先被殺,乃已。嚴嵩欲結爲姻好,拒之,遂有怨。出爲南京祭酒,將行,勸嵩勿害楊繼盛。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。留意理學,其學不傍門戶,能密自體驗。有《洞農堂集》。 ► 512篇诗文